2008-02-29

縱橫集-好人? 壞人? 「價值」決定一切  展現你的Value 建�

縱橫集-好人? 壞人? 「價值」決定一切  展現你的Value 建�有一次,到香港旺角購物,想買一個相機鏡頭,但完全沒有概念該買哪個品牌、哪種功能的產品,所以,我隨意走進一家店鋪,店員介紹了3個不同的鏡頭,價格分別是1,000港幣、1,500港幣、2,000港幣,在聽完店員的介紹之後,我心裏是想買2,000港幣的產品,經過一番殺價後,店員給了一個 1,400港幣的「Best price」,但我還是沒買,只是偷偷記下產品品牌與型號,很有禮貌的向店員道謝,然後立刻快速轉身離開,留下店員在背後喃喃自語的咒罵。

隔了幾天,我走進另一家店,直接告訴店員要買的產品品牌與型號,店員告訴我的價格是350港幣,但這個店員又立刻開始遊說我:「這個不好啦,我們現在店裏也沒有貨,這樣好了,我介紹更好的產品給你,保證你滿意!」。

對第1家店的店員而言,我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奧客」,對他而言,我是個讓他做不成生意的壞人,但對我而言,在第1家店得到的待遇,對照第2家店的開價,第1家店的店員就是打算把我當肥羊宰的壞人。

而第2家店的店員呢?他開了350港幣的價格給我,是因為他是誠實無欺的好人?還是因為我已經清楚的告訴他產品需求資訊,讓他沒有機會痛宰我呢?而後來他遊說我改買其他產品,是誠心的要介紹更好的產品,還是打算換個方式,讓我變成可以海削一筆的冤大頭呢?在我與第2家店的店員互動中,誰是好人?誰又會是壞人呢?
 
遇到壞人? 不是運氣不好,是價值不對!

有許多公司進軍國際市場失敗,回到家鄉的第1句話都是:「唉,運氣不好,遇到壞人!」。

事實上,在國際市場業務的經營過程中,很難一刀切開地去論斷所謂的「好人」與「壞人」,因為,好人與壞人的差別,其實是雙方認知與期望的價值(Value) 出現落差,關鍵在於雙方是互利還是對立。當雙方的利益與價值具有一致性的期望與認知時,這就是一段「好人對好人」的合作交易關係;但是,當雙方的利益與價值出現不對等的落差,恐怕就會有人變成壞人了。

許多公司在拓展國際市場業務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第1次進入市場,不論是透過所謂的人脈關係,或是在展覽中結識,其實都是先與貿易商(Trader)建立往來關係,就是要先想辦法把產品賣出去,而許多被欺騙、或被坑殺的經驗,往往就出現在此類與貿易商的往來關係中。

貿易商的交易型態就是在買與賣之間賺取價差,關心的是這一批貨、這一筆交易的價值,在貿易商眼中所看到的價值,是你現有的價值,不會、也不見得有餘力去關心明年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布局的價值,不是雙方長期合作創造的價值,這些貿易商所關心的,就是短期的價值。

就如同文章開頭買相機鏡頭的例子,如果沒有蒐集情報,就直接去與這樣的人做生意,當然就等於是送上門的肥羊一樣,任憑對方漫天開價;但說實話,這也怪不了對方騙你,而是因為你錯把只看重短期價值的交易關係當成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這就是雙方的認知與期望出現了落差,只在乎短線價值的交易對象,就變成了想要真正長期經營市場的公司眼中的壞人。

很多人一開始做國際市場都很開心,覺得上天真是眷顧自己,遇到許多好人、交了許多好朋友,但過了一陣子之後,就發現自己越來越不開心,最後甚至會很痛苦,因為發現生意沒了、連朋友也沒了。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就是因為在投入國際市場業務的初期,許多人都是倚仗熟識的朋友關係,認為只要「朋友」就可以搞定一切事情。但是,朋友或許可以短期情義相挺,但絕不是可以長期犧牲自身利益的;在很多時候,反而更要小心那種拍著胸脯保證挺你到底、沒有賺錢也沒關係的「朋友」,因為,這種人往往到最後就是會害你害得最慘的人。

觀念生落差 朋友變路人


我們第1次到巴西去時,與某家零售通路商建立很好的合作關係,雙方經營團隊也都變成好朋友,關係非常的親近、非常熱絡,他們也表達能夠與我們進一步合作的希望,但後來評估之後認為,他們公司的狀況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沒辦法有更進一步的合作。可想而知的是,後來我們之間的關係當然就變差了,雙方也很難再當好朋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無法符合他們的預期,對這家零售通路商而言,我們就是「壞人」。

再舉個例子,曾有家台灣公司在某個國家市場做得非常好,與當地夥伴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甚至在當地掛牌上市,但後來卻在一夕之間垮掉,為什麼?細究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地合資夥伴認為公司已經掛牌上市,已達到他們當初投資合作的目的,這家台灣公司品牌、市佔率等價值,不再是他們在意的重點價值,而當雙方的價值認知出現歧異,合作關係當然就會出現問題,過去再好的合作關係都沒用,因為在此當下,雙方已然站在不同的價值認知點上。

因此,即使在建立合作關係之後,也還是要不斷的評估(Evaluate)對方的狀況與價值,因為價值是會不斷變動的,今日的好朋友、明日可能就會變成最狠的競爭對手,原本歃血為盟的情義相挺也可能消失無蹤。

從白天到黑夜、從黑夜到白天,天色的變換不是一眼瞬間的事,而是要經過黃昏、黎明的過渡轉換;好人與壞人也是一樣,就像在黑與白之間,也同樣有灰色地帶,好人會變成壞人、壞人也會變成好人,需要注意的重點,其實就在於灰色地帶的轉折變換。

在經營國際市場業務的過程中,價值鏈上的每一點、每一個環節的價值隨時都在流動改變,與合作夥伴的關係也是如此,所以,要記得沒有永遠的夥伴 (Partner),永遠要抱持一顆警醒的心,才能夠在白天與黑夜、黑與白、好人與壞人的變換轉折上,看清自己與對方的價值,不要讓自己落入有機可「騙」的命運中。

有價值?沒價值? 孔雀開屏才能吸引注意!

有一次,我逛街經過一家藝品店,看到店裏擺了件很漂亮的石頭擺飾,老闆開了個不低的價錢,但我仔細看了看東西,隨口向老闆說起這個石頭的來歷、是什麼種類的石頭、市場賞鑒看法如何如何,老闆怔了一下,然後笑著對我說:「喔,你是內行人哦!」,突然就跟我聊起玩石頭的心得,兩個人聊得開心的不得了,最後,老闆說:「既然都是同好,那你就開個價好了。」,而我客氣的說:「不好意思啦,我随便說說,我怕我開的價錢你會生氣」,老闆連聲說不會,硬是要我開個價錢,於是,我就老實不客氣說了個照老闆開價打三折的價錢,老闆當場傻眼,但他傻眼的不是我開的價錢太低,而是我開的價錢才是真正的市場行情價,而不是過路客的肥羊價。看到老闆面有難色,我接著就立刻對老闆說:「我很喜歡玩石頭,我也有很多同樣的朋友喜歡石頭,你這邊東西不錯,以後我會常常帶朋友來看看」,老闆一聽,就像是找到把東西賣給我的理由一樣,當下立刻點頭成交。

對老闆而言,我拿出的價值,是我對石頭的了解,但這只是當下這筆交易中,我所擁有的價值,而我允諾以後會常常帶朋友來看石頭,則是對老闆展現另一段更長期的價值,讓他知道,我也許不只是過路客而已,而有可能成為他長期的老主顧,這就是我們這段交易關係中可能建立的長期價值。而更重要的是,我成功的讓他看到我的「價值」。

「價值」其實就是在經營國際市場業務過程中的「胡蘿蔔」,你總是要先把胡蘿蔔拿出來,才能夠吸引人上門與你合作,如果沒有價值,那麼說得再好的市場發展計畫,都也只是瞎攪和而已。

所以,重點在於「價值」,而且這些價值不是公司自己心知肚明就可以了,而是要展露於外,讓別人注意到你的存在。許多公司在發展新市場的過程中非常痛苦,因為明明公司的產品、技術、服務都非常出色,卻總是遇人不淑、踢到鐵板,造成這樣狀況的主要原因,其實就在於公司並沒有真正「展現」自己的價值,就好比「錦衣夜行」一樣,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夜裏行走,沒人看見,當然就不會有人讚美,甚至是上前問你衣服是哪買的。在這樣的情況,有價值也等於沒有價值。

如果不能讓市場上可能的交易對象注意到公司的價值,甚至是公司的價值並不符合對方的需求、與當地市場狀況脫鉤,就算公司自認為擁有再高的價值也沒用。所以,除了要清楚自身的價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清楚的展現價值,並且必須展現切合當地市場與交易對象需求的價值。

簡單而言,在開拓新市場的過程中,孤芳自賞是沒用的,不開屏的孔雀看起來不過就像隻火雞,所以,進入新市場的第一步,請把你的雀屏展開,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的「價值」!

賣產品?賣技術? 重點是賣「價值」!

有好產品、有好技術,就一定能夠賣出好成績?這是許多公司在開拓國際市場業務時經常碰到的問題,經常看到的狀況是,A公司的產品明明就比B公司好,價格也更有競爭力,但B公司的業績卻是一路長紅,反倒是A公司是半死不活。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可能性,但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境。

蘋果(Apple)近年來在MP3市場創造的iPod奇蹟,其實就可解開許多公司心中的迷惑。坦白講,MP3是新產品嗎?iPod技術真有神到讓所有MP3 望塵莫及嗎?並沒有。但為何iPod能成功呢?因為,蘋果賣的不是iPod的產品技術,而是iPod整體性的價值,包括了iPod的MP3功能再加上 iTune的音樂內容平台,這就是iPod的「價值」,而這樣的價值訴求為何會成功,就是因為消費者願意買帳,因為消費者認同、需要這樣的價值,簡單來講,iPod的成功,其實就是因為蘋果為iPod創造了一個熱賣的「價值」。

所以,不論是產品、技術、服務,這些都是每家公司重視的核心價值,但這些「價值」要如何銷售出去?要如何熱賣?其實才是公司應該更加關心的重點。
 
而你有怎樣的價值、展現出怎樣的價值,自然就能在市場中找到被你所展現的價值吸引的合作夥伴,正如【縱橫集】之前曾經提過的,在主流市場中,對於新進公司都有相當長的一段觀察期,就是要觀察新進公司對經營此一市場的承諾與決心,同時還要確定這家新進公司不會把事情搞砸,在這樣的過程中,新進公司就必須把握機會展現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才能有機會讓主流市場的通路或客戶注意到你的存在,進而將你納入可能合作的名單中。

但這就代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並不是,因為,若你有一天無法再提供同樣的價值時,或是交易對象發現無法再從你身上得到好處、賺到錢,那麼就有可能開始騙你、坑你了。

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很多人擔心俄羅斯的放帳風險,但事實上,如果我們的經銷商70%的營收都仰賴我們公司的產品線,那麼,我放帳給他,他會跑掉嗎?他不會,他會繼續做,會一直付你錢,自然就沒有倒帳的問題。

不過,這樣的價值並不是恆久不變的,就如同我們先前所提到的,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會不斷的移動變化,因此,就俄羅斯經銷商的例子來看,如果俄羅斯出現巨大的政治、經濟變化,那就必須要注意他可能會發生問題,可能就會真的跑路。

總結來看,也許很多公司在面對新市場時,總是會心存畏懼,擔心會遇上壞人、會被騙,但我的良心建議是,與其每天疑神疑鬼的擔心害怕,綁手綁腳的不敢做生意,還不如認真的靜下心來,清楚定位、展現、銷售自己的價值,建立起與交易夥伴間長期且對等的關係。

在一段交易的關係中,如果你對交易對象的價值是長期的、是具有未來性的,對方會期待後續還能夠繼續合作,也期待會透過此一合作能賺更多錢,那麼,你就不用太擔心被騙、被坑殺。相信我,秀出你的價值,沒人真的能騙你!
(本文由曹安邦口述,記者陳慧玲整理撰寫,讀者若對文章內容或對相關議題需進一步討論交流,歡迎來信至irene.chen@digitimes.com信箱發表高見。)
曹安邦,現任友訊科技D-Link International總經理,負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東、中南美等多個新興市場,參與資訊通訊產品業務行銷工作經歷超過20年。

上海文廣與清華同方締結IPTV戰略合作夥伴

上海文廣與清華同方締結IPTV戰略合作夥伴 上海文廣與清華同方締結IPTV戰略合作夥伴
2008年02月28日 12:54:39  來源:和訊網
【字號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

2月27日,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簡稱SMG)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締結IPTV戰略合作夥伴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同方科技廣場隆重舉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入資百視通IPTV公司。

IPTV是利用IP技術,通過寬帶網絡提供視頻業務。IPTV融合了電視業務和電信業務的特點,充分體現了三網融合優勢,是數字電視發展的一種新業務模式和重要組成部分。IPTV最大的優勢在于“互動性”與“按需觀看”,徹底改變了傳統電視單向播放的缺點。IPTV支持傳統的直播電視,同時支持時移電視(即可對已直播電視內容實現內容快進、暫停和快退的功能)以及基于IP網絡的視頻點播業務。基于IPTV的業務平臺,還能夠提供可視電話、網頁遊覽、在線遊戲、有線教育和網絡交易等各種增值業務。

2005年4月,SMG率先獲得國家廣電總局IPTV全國經營牌照,並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在十多個省市合作開展IPTV業務,開播了100多個直播頻道、VOD點播、時移電視、電視遊戲與增值業務並取得多項IPTV技術創新專利成果。截至2007年底,百視通公司發展用戶超過70萬,幾年來,SMG在IPTV的市場開拓、內容運營等方面摸索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清華同方在數字電視領域擁有從技術研發到終端產品以及內容資源制作等完善的產業鏈,公司參與我國數字廣播係統和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的研制,在數字電視發射機、數字電視前端設備、高清數字電視機、數字電視一體機、終端機頂盒、家庭數碼產品等方面推出了全係列產品。

清華同方與SMG的合作是強強聯合。SMG具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內容制作力量和強大的傳播能力以及豐富的傳媒運營經驗。清華同方是我國著名的數字電視係統技術與產品供應商,具有較高的市場地位。清華同方與SMG的合作將內容、技術、運營相結合,將品牌、資本、市場相結合,優勢互補,是整合我國IPTV產業鏈的有益嘗試,是國務院“1號文”關于我國數字電視發展指導意見的具體踐行,將對推進我國廣電數字化發展、探索我國“三網融合”發展之路,繁榮數碼時代我國文化產業有著重要意義。(和訊網/新浪網)

世界首個AVS標準互動電視在大連開通

世界首個AVS標準互動電視在大連開通 世界首個AVS標準互動電視在大連開通
www.LN.XINHUANET.com   2008年02月28日 15:51:15  來源: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推薦 】
【關閉】
新華網遼寧頻道2月28日消息(記者王軍)2月28日,由中國網通等部門聯合研發、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VS-IPTV互動電視係統在大連開通,投入商用。這是世界首個AVS標準互動電視係統。
中國網通遼寧分公司介紹,該標準互動電視可為用戶提供電視直播和大容量的電視劇、電影等VOD點播節目。普通有線電視用戶只需在網通營業廳內開通此項業務,利用網通公司提供的機頂盒與電視機相聯後,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選擇電視節目,控制節目進度,完全做到對內容和播放時間的自由控制,真正成為電視節目的主人。
AVS是我國第二代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包含了我國50多項自主專利技術,成為我國數字音視頻領域的中流砥柱;IPTV是推進電信、廣電、計算機三網業務融合與通信網技術演進的多媒體業務。
中國網通聯合內容提供商、係統和終端制造商、芯片提供商、軟件企業等,建立了“互動媒體產業聯盟”,與合作夥伴一起,加快AVS-IPTV的研發。
目前,網通公司已建成AVS-IPTV係統三級網絡架構,可提供直播、點播、電視回看、即時時移、輪播等業務,係統能力達到100個電視頻道和10000小時VOD點播節目,支持72小時電視回看和60分鐘即時時移。(完)

藍光擊敗對手成一統 Sigma股價明年或翻番_北美新浪財經

藍光擊敗對手成一統 Sigma股價明年或翻番_北美新浪財經藍光擊敗對手成一統 Sigma股價明年或翻番
2008-02-28 12:42:32

轉寄給朋友
列印

  【SmartMoney紐約2月28日訊】高清格式之戰已經收官,索尼(SNE)的藍光標準擊敗東芝的HD-DVD格式,一統天下。這對於索尼和消費者而言都是喜事一件。但是我們很容易忽略另一家分享戰果的公司:Sigma Designs(SIGM)。這家位於加州的半導體製造商總市值9.6億美元,佔據著藍光DVD播放器內置芯片市場近一半的份額。來自藍光的巨大機遇,加上Sigma在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機頂盒芯片市場的統治地位,使得公司基本面看起來非常強勁。不過提前警告一下大家:Sigma的股價起伏之劇烈,簡直令人眩暈。

  新一代DVD播放器價格高昂,抑制了銷量的上升。但是真正的阻力來自於競爭格式的並存,消費者在確定一台播放器一兩年之內不會被淘汰之前,不可能將數百大鈔壓在上面。畢竟,索尼並非沒有吃過敗仗,當年它的Betamax格式便敗給了VHS格式。現在好了,形勢已經徹底明朗,藍光播放器的銷量定將直線上升。

  Collins Stewart分析師John Vinh提到:“2007年新一代DVD播放器的市場總量大約在100萬台左右,HD-DVD和藍光基本上平分天下。我認為今年的市場機會有可能接近 400~500萬台。戰爭已經結束,顯然絕大部分市場將屬於藍光。Sigma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機遇,而且他們已經整裝待發了。”Vinh對Sigma股票的評級為“買入”。

  基本上所有大公司,包括索尼、夏普、三星,都採用Sigma生產的芯片來支持藍光播放器,而一些二線產商也在迅速地加入這個陣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Sigma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藍光格式勝出之後,像Broadcom(BRCM)、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M)和 Zoran(ZRAN)等競爭對手公司一定會進來分一杯羹。另一方面,藍光市場預計到明年年底達到1000多萬台的容量,恐怕也不是Sigma一家就可以吃得下的。

  Vinh表示:“我們估計Sigma會失掉一部分市場份額,因為在一個如此快速膨脹的市場維持如此高的佔有率是不現實的。不過由於市場成長迅速,我們仍舊看好他們在今年下半年會有快速的成長。”

  當然Sigma也不僅僅靠藍光這一條腿走路,它在IPTV機頂盒芯片市場同樣獨領風騷。要明白IPTV這一新興網絡電視技術,我們可以想一下 AT&T提供的U-verse服務。IPTV業務不但同藍光一樣前景光明,事實上對Sigma來說,藍光只能算糖衣,IPTV才是中間的蛋糕。

  IPTV可以讓電信運營商將電視聲像同早已經向消費者提供的DSL高速上網服務綁定在一起。在美國,AT&T的此項業務已經開始掀起熱潮,但是在全球有更廣闊的前景,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家庭只有電話線接入而沒有光纜。採用Sigma所產芯片的機頂盒產商有思科系統(CSCO)的 Scientific Atlanta子公司、摩托羅拉(MOT)和UT斯達康(UTStarcom)(UST)等等。而同時,這些產商生產的機頂盒又被20多家電信運營商所採用。Sigma在IPTV機頂盒市場的佔有率約為75%,而該市場總體年增長率將在30%~40%之間。

  正是因為Sigma在該市場的領導地位,公司已經連續8個季度營收出現兩位數增長,儘管這一增長肯定會開始放緩。Roth Capital Partners分析師Jay Srivatsa週一發出警告:“Sigma在經歷如此飛速的發展之後,我們預計未來季度營收增長將會放緩,因為IPTV業務已經從早期擴張階段進入一個更成熟的階段。”

  不過Srivatsa依然保留了他的“買入”評級。根據湯姆森金融的數據,持“買入”評級與持“中立”評級的分析師為8比5。分析師的平均估值為72美元,這意味著該股未來12個月左右股價將不止翻番。有意思的是,每位分析師給出的目標價卻相差懸殊,從39美元到100美元不等,不過即使是最保守的估價也比當前股價高20%。

  不管怎樣,Sigma絕對不適合那些心臟疲弱者。該股波動十分劇烈(請看下圖),過去52周最低點和最高點分別為23美元和73美元。更糟糕的是,該股自從去年12月初創出52周新高以來股價已經被腰斬(下跌近55%)。由於傳聞有內部人拋售,從上週五到本週二股價就暴跌25%。這迫使公司出來解釋,聲明說是因為他們的期權到期。結果週三公司又宣佈進行股票回購,股價大漲6%。發生的這一切真是令人吃驚,的確考驗投資者的心理承受力。

  

  還有一個更宏觀的不利因素,那就是現在並非介入科技股的大好時機,芯片公司尤其處境艱難。從費城半導體指數來看,該板塊已經從去年夏天創下的 52周新高回落了三分之一。而對於Sigma而言,人們也無不擔心更大規模的競爭對手將來搶佔它的市場,令其霸主地位受到挑戰。當然,正是這些因素,也導致該股估值非常低。如果分析師的預測準確的話,那Sigma的預期市盈率還不到13倍,這僅為其自身5年平均市盈率的70%。考慮到公司25%的長期增長率,說它“被嚴重低估”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沒錯,股市裡基本面強勁的科技股比比皆是,而表面上便宜的股票也並沒有受到今日投資者的追捧。Sigma作為一隻高揮發性的小型股,看起來像它們中“高風險、高收益”的類型。公司基本面強勁、估值偏低,建議逢低吸入,並保持適當倉位。

  (本文作者:Dan Burrows)

2008-02-27

產業瞭望-日面板及TV廠加速合縱連橫 南韓及台灣廠商倍感壓力

產業瞭望-日面板及TV廠加速合縱連橫 南韓及台灣廠商倍感壓力產業瞭望-日面板及TV廠加速合縱連橫 南韓及台灣廠商倍感壓力
黃銘章 2008/02/27

 日面板及TV廠合縱連橫 台灣廠商倍感壓力

台廠在2010年時佔全球產能面積比重是41.6%,與南韓廠商的41.7%相當,日本廠商則將佔11.8%。但以台廠在LCD TV品牌市場的掌握度低,日廠近期相互結盟,Sony、夏普、東芝及先鋒為一個陣營,松下、日立、佳能又是另一個陣營,對台廠未來爭取訂單增加變數,如何擴大客戶基礎,將是未來台面板廠一大課題。

黃銘章/DIGITIMES

Sony 與夏普(Sharp)在2月26日宣布在LCD面板事業達成合資共識,並簽訂合資意向確認書,雙方將合作投資1條大型TFT LCD面板製造銷售公司,而該LCD面板公司其實就是原先夏普預定在2009年底~2010年3月之間,開始運轉的LCD 10代線工廠。該10代廠生產計畫投資額3,800億日圓,但含土地及其他基礎建設投資,所以若是不含土地等基礎建設投資時,Sony佔新公司股權 34%,投資額大約就是1,000億日圓上下。

此一聲明發表後,為日本、南韓以及台灣相關業界及其版圖,帶來新的影響及衝擊。首先最為得利的是Sony,Sony在8代線方面與三星電子有1合資企業-S-LCD,具有1條8代線,在與夏普達成合資協議後,今後Sony不但可以取得夏普10 代線約3分之1的產能運用,還可以從2008年起獲得部分夏普8代線的面板供應,可謂一舉多得。

Sony面板來源更加穩固 台廠爭取訂單添變數

Sony 在2007年全球LCD TV出貨量的佔有率是13%,僅次於三星電子的18%略優於夏普的11%,但苦於TV面板自給能力不足,展望未來在與三星電子、夏普以及在後緊追的LG電子競爭時,無疑地處於彈藥不足的劣勢,因此,在看好40~55吋LCD TV市場情況下,為爭取Sony及其他TV廠今後訂單,2008年起友達及奇美宣布投資8.5代線。

在最近3個月內,日廠之間合縱連橫有加速現象,如東芝與夏普達成LCD業務策略聯盟協議,以2010年為目標,東芝32吋以上LCD TV所需面板40%由夏普供應,東芝則供應夏普LCD TV所需的晶片。另外,松下在2010年時將興建1條以32、42吋LCD面板為主的8代線(該生產線2013年完全滿載時32吋面板年產能將達 1,500萬片),日立派駐IPS Alpha技術人員支援松下LCD新廠發展,日立增加與松下在超薄型LCD TV/PDP TV合作等,相對地,夏普亦無把握完全銷售出其10代線所生產的大型TV面板,多方因素加速引導Sony與夏普達成合作投資的結果。

Sony與夏普結盟,主要是為了確保大型TV面板供應來源,因三星電子與Sony的第2階段投資遲遲不見下文,使得Sony必須要向台灣購買更多的TV用LCD面板,但這畢竟比合資關係薄弱了點,且台灣面板未必能完全滿足Sony及日本市場消費者的苛刻要求。

即便日本市場Sony LCD TV幾乎都是用S-LCD面板,仍常見Sony因TV面板來源為韓國或台灣製而受到一些批評。日本第一的觀念仍在作祟,在此情況下,與日本民眾評價最高的夏普合作,無論就實質供給面或名聲面,均對Sony無損。

另一個好處是Sony未來可以從與三星電子合資的S-LCD、與夏普合資的10代線及台灣面板廠的6~8.5代線多重供應來源中,取得更穩固的供應狀態,亦增加談判議價能力。

夏普TV用LCD事業的客戶影響力將達3成以上

夏普在日本市場LCD TV市場銷售量佔有率達45%,遠高於Sony的25%左右,真正令夏普擔心的是10代線面板廠的出路,因為10代線玻璃基板面積是8代線的1.6倍,即便是LCD TV銷售量佔全球11%的夏普,也沒有把握,在獲得2007年LCD TV出貨量佔有率13%的Sony(Sony亦訂定2008年全球LCD TV出貨量達2,000萬台,佔有率近20%的高水準)及6%的東芝2大客戶支持後,再加上夏普本身也有11%的LCD TV佔有率,對夏普大尺寸LCD面板事業而言,無異取得足以影響全球3成以上LCD TV出貨量的廠商後援。

相對於夏普以LCD起家,松下則是以PDP TV為薄型電視業務主軸,但PDP TV在2007年受制於供應廠商及品牌力量不足,更受到LCD TV的平價化及Full HD雙重攻勢,市場成長遠不如預期。松下在2007年第4季時與北美市場的LCD TV佔有率已掉到第8名,主因其LCD TV面板供應來源不足,加上松下的LCD TV僅到37吋,與市場趨勢朝向40吋以上發展並不吻合。

日前松下決定除了在PDP面板第5工廠持續其2,800億日圓投資外,再投入3,000億日圓於LCD TV面板8.5代廠(玻璃基板尺寸2,200mmx2500mm),表面上是以32吋面板為生產主軸,以避免衝擊以42、50吋為主的PDP第5工廠,但世界上其他廠商從5.5、6、7、7.5、8及8.5代線都可以切32吋面板,其中8.5代線切割效率是最差的,故42吋也是候補主力尺寸之一。

夏普搶客戶 松下TV面板產能恐過多

松下的目標是2010年度時,佔全球37吋以上薄型電視出貨量佔有率25%,以其預估的屆時全球7,300萬台來算,25%將是1,800萬台左右規模,但 2010年度PDP TV面板最大年產能將達2,280萬片(以42吋面板、良率100%、工廠運轉率100%計算),而LCD TV面板則是IPS Alpha 6代線600萬片加上8.5代線700萬片(均以32吋、良率100%、工廠運轉率100%計算)合計達1,300萬片(到2013年度8.5代線滿載時,其整體TV用LCD年產能是2,100萬片)。

可以看得出來,松下的TV面板產能遠高於其出貨目標,所以展望未來3~5年,松下的顯示面板事業投資效益如何確保?確實值得深思,近半年來夏普與Sony、夏普與東芝及夏普與先鋒(Pioneer)的面板事業或TV事業結盟,確實將為相關業者帶來新的經營課題。

南韓及台廠要積極思考客戶議題

因應Sony投資夏普LCD 10代廠,南韓業者已經出現些許不安,有些人認為三星電子應該放棄成見,更深層地加強與LG.Philips LCD(2008年8月將改名為LG LCD)結盟,以聯手抵抗日本廠商近期合縱連橫的新攻勢。

無疑地,Sony仍握有S-LCD近半數股權,該廠面板產能半數仍將供應Sony,只是未來三星是否獨資興建10代廠,正考驗三星及LG.Philips LCD對未來的野心及技術掌握度。以三星電子屢次領先發表未來市場願景及玻璃基板規格的動作,加上三星電子的TV用LCD技術種類與LG.Philips LCD的不合,研判三星電子將傾向於獨資興建10代廠。

根據DIGITIMES的2008~2010年全球大尺寸TFT LCD產能預測,台廠在2010年時佔全球產能面積比重是41.6%,與南韓廠商(含S-LCD)的41.7%相當,日本廠商則將佔11.8%。但以台廠在LCD TV品牌市場的掌握度而言,台廠遠不及韓廠;以擁有面板產能相對於LCD TV品牌影響力,日廠近期的相互結盟(Sony、夏普、東芝及先鋒為一個陣營,松下、日立、佳能又是另一個陣營),對台廠未來爭取訂單增加變數,如何擴大客戶基礎,將是未來台面板廠一大課題。

2008-02-26

產業瞭望-「富爸爸」畢竟不是真爸爸     

產業瞭望-「富爸爸」畢竟不是真爸爸     2007年11月8日華碩投資的子公司華擎上市,股價高達250元,隨後一路走跌,目前已跌至130元以下,著實令人心驚,而同時有金士頓 (Kingston)及英特爾創投2個國級富爸爸的擎泰,在2007年也虧損1.29億元,知名多金的成功企業利用投資上下游企業的方式,相互拉抬投資與被投資者的營業績效,已相當常見,不過組成企業集團或是成為企業集團的1員,並不是保證增加企業獲利能力的萬靈單。

現在的產業分工越來越細緻,企業的疆界越來越窄,通常只能專注在1個領域,而沒有能力在公司內部同時經營不同技術的產品。所以當企業成功的以1項產品取得市場地位後,會投資於上下游相關的領域作為奧援;運作順利的就會變成企業集團軍,如聯電旗下的「聯家軍」,鴻海旗下的「鴻家軍」等。
廣告
專業講座「跨國企業的全球IT基礎架構管理」

企業集團軍內部互相奧援的現象,對許多創業的公司產生了極大的壓力。許多未上的公司紛紛想要尋找一個「富爸爸」來投資自己,希望自己公司產品一量產,就有大客戶(富爸爸)等著用;最有名者如生產NAND 型快閃記憶體(Flash)控制晶片的IC設計公司擎泰,同時擁有台灣英特爾創投和金士頓 2個富爸爸。

「富爸爸」的效應不只限於未上市公司,甚至已經上市的公司也設法與大型企業集團結盟依為靠山。如工業電腦的大廠研華與華碩「換股合作」,希望取得華碩在零件採購上的談判力量,作為自己在工業電腦界的優勢。
至於大型企業集團投資於自己所需要的零組件公司,更是族繁不及備載。國內超過百億資本額的公司,從公開說明書來看,他們對上下游企業的投資,很少低於30家,這還是在被投資公司持有股份超過20%,必須揭露的部分。
這麼多公司對上下游有這麼龐大的投資,這麼多企業想尋求一個「富爸爸」,彷彿只要有一個「富爸爸」,真可以使自己在市場上少奮鬥十年?


富爸爸的溺愛不會產生效率 接受市場考驗才是真本事

就像有錢人家的孩子雖然享盡社會資源,卻不一定是將來最有成就的人,而一個領域裡成就最大的,通常是那個當初條件最差,靠自己奮鬥出來的人。企業裡「富爸爸」的兒子也充斥著這種現象。

從產業分工的角度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明分工的好處。亞當‧斯密說在非洲的一個酋長因為沒有分工的利益,雖然擁有500名僕人,但是生活條件比不上在倫敦的一個窮人。也就是說,因為徹底分工的結果,在都會的生活,即使是個窮人,生活條件也超過擁有500個僕人的待遇。

一個「富爸爸」企業如果沒有投資上游零件公司,只要他有足夠的談判籌碼,任何一家零件他都可以去採購。對他來講,整個上游產業都是它可以使用的資源。例如,華碩只要把主機板做好,上游做得最好最大的公司,英特爾(Intel)都要來求他買CPU、晶片組。但如果它投資了1家上游零件公司,他會優先考慮使用自己投資公司的產品,但這些公司的產品可能不是最有競爭力的;至於其他的上游零件公司,因為考慮這家「富爸爸」企業有自己投資的零件公司,就不會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和服務。因為他知道這家「富爸爸」企業不會是自己長期的夥伴,也不敢提供先進的產品資料,怕「富爸爸」會洩漏技術給「富兒子」,將來成為自己的競爭者。

而「富爸爸」所投資的零件公司,即使做出好產品,但「富爸爸」企業的競爭對手不會優先考慮使用,這家零件公司只能賣產品給自己的富爸爸,也就沒有辦法產生經濟規模,來維持長期的競爭力。而且1家零件公司沒有經過市場各型各色客戶的焠鍊,就沒有辦法做出最有可靠性的產品,終究就沒有機會成為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公司。

這些例子我們翻翻台灣企業集團的投資的子公司,看看他們的產品,看看他們的銷售量。大概都可以知道這些公司虛擲了多少資源,也可說富爸爸的孩子多半辜負了社會的期望。威盛電子在鼎盛時期市值超過2,000億,旗下投資的相關企業就佔了3頁公開說明書,這些想仰仗「富爸爸」扶持的企業,也沒有1個成才。而這佔3頁的投資事業,並沒有宏達電。宏達電雖然和威盛是同一個董事長,但並不是威盛的子公司,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對於這些現象,我們不禁要問「富爸爸」真的是一個好爸爸嗎?

母子公司利益輸送 扭曲市場機制

企業在草創之初尋求大企業的奧援,本來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大企業也常常因為這層緣故,而要求「富兒子」,配合企業集團的利益,而做一些背離自己利益的決定。
「富爸爸」到底不是真爸爸,因為企業需要理性決策,企業與子公司之間如果像父子之間一樣利益輸送,就會扭取了理性決策的機制。「富爸爸」企業投資於1家零件公司,並不是要栽培自己的親生兒子。他是寄望於這家零件公司的是取得優於市場價格與服務的產品。他是要把「富兒子」公司的「生產者剩餘」拿走,這奪取了「富兒子」在市場上與人公平競爭的機會。
至於有人以鴻海作為例子,認為企業集團之間互相支持可以更有效率,我們看不到鴻海與其他未上市子公司的交易紀錄,無法了解其間是否有相互補貼的情況。但鴻海所購併的已上市公司,都會選擇一個在產業裡已經有成功經驗的經理人去經營,這些企業還是要自己去努力,這才是鴻海購併成功的主因,而不是仰賴母公司的長期挹助。
當然有人會說「富爸爸」會在初期挹注利益給「富兒子企業」,然後父子聯手從金融市場拿走他們的投資效益。也就是富爸爸願意暫時犧牲自己,使用較高的價格購買子公司的零件,他要賺的是股票的錢。但這是1個對賭的「賽局」,華碩旗下投資的公司華擎, 2008年EPS預期超過20元,但上市後,連圈購的投資人都沒有獲利。顯然投資大眾已經很精明。經過20年市場起伏的訓練,投資人已經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判斷什麼公司是值得投資的,許多投資人根本拒絕在這個不公平的賽局裏,與將來要靠印股票換鈔票的「富爸爸父子」對賭。他們要看的是企業拿出真正的本事與成績。
富爸爸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他們應該知道市場是有效率的,會給有績效的企業合理的報酬,短期的投機也許有一時的效果,但這個世界並不是為「富爸爸的兒子」打造的,商業競爭是一場馬拉松賽跑,許多企業的股價攤在面前,告訴我們,時間公平的對待每個人的努力。

2008-02-25

GiFi晶片 掀家電傳輸革命 (經濟吳國卿)

IndustryNewsDetail澳洲新開發的一款低價「GiFi」晶片,可以每秒5個十億位元(Gb)的速度在電子裝置間傳輸資料,預料將挑戰目前逐漸普及的無線高傳真(Wi-Fi)技術,掀起電視、電話和DVD播放機等家用電子裝置溝通的革命。

這種長寬各只有5毫米(mm)的晶片,能以無線方式在長達10公尺的距離內,每秒傳輸逾5Gb的資料。例如,顧客可以在幾秒內,把一部高畫質電影從錄影帶店的下載站,下載到行動電話;回家後再花幾秒鐘從電話上傳到家用電腦裡。

墨爾本大學的資訊與通訊科技研究中心NICTA,22日公布這項稱為GiFi的晶片技術。研究計畫主持人史卡費達斯教授說:「我相信未來每一種消費者裝置都會採用這種技術。」

短距無線傳輸技術是激烈競爭的領域,全球的研究團隊都想率先推出這類產品。史卡費達斯的團隊是第一個推出CMOS(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收發器晶片的團隊。CMOS是一種成本低廉的矽晶片印刷技術。

GiFi 晶片使用只有1毫米的微小天線,耗電不到2瓦,製造成本低於10美元。此外,GiFi使用60個十億赫茲(GHz)的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波譜,因此比Wi-Fi占優勢。Wi-Fi的波譜因為與無線電話共用而愈來愈擁擠,導致干擾和傳輸速度變慢。

但毫米波譜(30到300 GHz)幾乎未被使用,且GiFi的傳輸可能比家用Wi-Fi裝置的平均傳輸速度快幾百倍。不過,Wi-Fi仍有傳輸距離較遠的優勢。

史卡費達斯說,GiFi晶片集數項技術突破於一身,包括世界第一個只有幾微米寬的電力擴大器(1微米約只有人髮直徑的300分之一);世界第一的訊號過濾技術;和可以隔絕傳送器與接收器,避免互相干擾的開關。

他說,該團隊還需要一年的後續研發,才能正式在市場行銷該晶片,後續研發重點將是如何注入資料到傳送器的技術。

GiFi晶片可用於傳輸大量內容,例如在不同的家用儲存與顯示裝置間傳輸影片,把行動裝置轉變成資料的「購物車」。只要把行動裝置放在接近有同樣GiFi配備的週邊裝置,如螢幕、額外的儲存設備、光碟機、鍵盤和滑鼠,就能把行動裝置轉變成功能齊全的電腦。

2008-02-22

一山放出一山攔 救了衰退 遇到通膨 美經濟陷兩難

一山放出一山攔 救了衰退 遇到通膨 美經濟陷兩難何謂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美國經濟的現況就是最好的示範,眼看國際油價堂堂站上100美元大關,通膨巨獸大舉壓境,偏偏經濟又拋不開衰退的疑慮。1月時美聯準會(Fed)為阻止經濟陷入衰退,重砍利率3碼固然可以理解,但甫公布的通膨年增率卻創下16年來新高,不免讓外界憂心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惡夢是否又要捲土重來?

美2007年全年的通膨率高達4.3%,2008年1月的核心CPI指數(排除能源與食物影響)的年增率也有2.5%,明顯高於Fed目標值的1~2%,如此增幅雖無法和70年代動輒2位數的增幅匹敵,但也不該掉以輕心,尤其市場認為Fed未來的利率政策仍傾向於降息,通膨惡化與否絕對是影響關鍵。
廣告
專業講座「跨國企業的全球IT基礎架構管理」

其實有不少聯邦儲備銀行分行的總裁都指出,Fed在刺激經濟成長之餘,得特別堤防通膨這隻巨獸。紐約時報(NYT)報導引述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總裁Richard Fisher說法指出,振興經濟須謹慎為之,千萬不能讓通膨有機會反撲。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總裁Charles Plosser也表示,2008年前期經濟成長趨緩已是現實,能不能在此前提下壓制通膨,其實Fed並無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由70年代的經驗可知,如果社會大眾對Fed穩定物價的承諾喪失信心,以後要再重振Fed的公信力,恐怕整個經濟社會得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辦得到。

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 (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總裁William Poole也同意現況最大威脅就是通膨,但他認為2008年美國經濟成長雖跌跌撞撞,但不至於糟到陷入衰退。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經濟學家John Ryding憂心地指出,重點已不是通膨會不會發生,而是會有多嚴重,以後Fed勢必得為降息的政策付出慘痛代價。

相較於各行總裁保守以對,美前財長桑默思(Lawrence Summers)對美國經濟的看法則相對悲觀,他認為降息和退稅雖有助於經濟軟著陸,但現況衰退比不衰退的機率高很多,降息頂多是抵銷次貸的副作用,但衰退的幅度恐怕會高於各界預期。

大約1個月以前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就公開表示,Fed利率調降至2.5%,但Fed在通膨加速及信貸市場損失擴大的雙重壓力之下,利率水準有可能下修到1%。但用利率換經濟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葛洛斯就強調,一心指望奇蹟發生的投資人最後恐怕會失望收場。



圖說:油價衝衝衝,通膨漲漲漲,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危機。彭博

一山放出一山攔 救了衰退 遇到通膨 美經濟陷兩難

一山放出一山攔 救了衰退 遇到通膨 美經濟陷兩難何謂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美國經濟的現況就是最好的示範,眼看國際油價堂堂站上100美元大關,通膨巨獸大舉壓境,偏偏經濟又拋不開衰退的疑慮。1月時美聯準會(Fed)為阻止經濟陷入衰退,重砍利率3碼固然可以理解,但甫公布的通膨年增率卻創下16年來新高,不免讓外界憂心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惡夢是否又要捲土重來?

美2007年全年的通膨率高達4.3%,2008年1月的核心CPI指數(排除能源與食物影響)的年增率也有2.5%,明顯高於Fed目標值的1~2%,如此增幅雖無法和70年代動輒2位數的增幅匹敵,但也不該掉以輕心,尤其市場認為Fed未來的利率政策仍傾向於降息,通膨惡化與否絕對是影響關鍵。
廣告
專業講座「跨國企業的全球IT基礎架構管理」

其實有不少聯邦儲備銀行分行的總裁都指出,Fed在刺激經濟成長之餘,得特別堤防通膨這隻巨獸。紐約時報(NYT)報導引述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總裁Richard Fisher說法指出,振興經濟須謹慎為之,千萬不能讓通膨有機會反撲。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總裁Charles Plosser也表示,2008年前期經濟成長趨緩已是現實,能不能在此前提下壓制通膨,其實Fed並無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由70年代的經驗可知,如果社會大眾對Fed穩定物價的承諾喪失信心,以後要再重振Fed的公信力,恐怕整個經濟社會得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辦得到。

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 (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總裁William Poole也同意現況最大威脅就是通膨,但他認為2008年美國經濟成長雖跌跌撞撞,但不至於糟到陷入衰退。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經濟學家John Ryding憂心地指出,重點已不是通膨會不會發生,而是會有多嚴重,以後Fed勢必得為降息的政策付出慘痛代價。

相較於各行總裁保守以對,美前財長桑默思(Lawrence Summers)對美國經濟的看法則相對悲觀,他認為降息和退稅雖有助於經濟軟著陸,但現況衰退比不衰退的機率高很多,降息頂多是抵銷次貸的副作用,但衰退的幅度恐怕會高於各界預期。

大約1個月以前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就公開表示,Fed利率調降至2.5%,但Fed在通膨加速及信貸市場損失擴大的雙重壓力之下,利率水準有可能下修到1%。但用利率換經濟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葛洛斯就強調,一心指望奇蹟發生的投資人最後恐怕會失望收場。



圖說:油價衝衝衝,通膨漲漲漲,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危機。彭博

2008-02-19

平台飢荒 HD節目降格播出 (經濟余麗姿、費家琪)

IndustryNewsDetail高畫質電視(HDTV)炒得火熱,台、中與公視再加上不少偶像劇都相繼投入製播,不過比率仍是遠低於日本、韓國,同時產業鏈中間出現斷層,業者多半將HD降格為標準畫質(SD)播出,即使消費者家中購買的是HDTV ,還是看不到HD的節目。

前公視總經理、現為中華電首席顧問胡元輝說,日、韓等國在HD 內容的節目跑得比台灣快,概算日本約有一半的節目都是HD內容,韓國也有四成以上,台灣大約只有二成左右的比率,即便是有業者開始用HD來錄製、剪接節目,國內沒有播送的平台,消費者就算是有HDT-V,還是看不到「燈光美、氣氛佳」的節目。

台灣數位電視協會秘書長謝光正表示,美國、日本、韓國及大陸等積極發展HDTV,尤其2008年北京奧運,更以高畫質HD來放送,台灣發展腳步明顯落後很多。

謝光正指出,民眾要真正能看到HDT-V,從上游內容、播放平台、機上盒至電視機,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是HD,否則現在國內電視機硬體業者強調液晶HDTV高畫質,但內容軟體、播放平台不是HD規格,空有電視機,一切仍是標準畫質(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SDTV)節目。

其實,最早想搶食HDTV大餅的是無線電視台,台、中、華、民、公視五家業者由於受到有線電視業者的擠壓,只能拿到二成五左右的收視率,因此積極想要藉由推廣HDTV來開創新藍海,雖然HD 節目的成本比一般節目貴上1.5倍,但是台視、中視等都已開始製作HD的節目,不惜先付出昂貴的成本,看中HD未來發展潛力,但是行政院遲未釋出第二階段無線電視數位頻道,使得業者還在空等待。例如中視當紅的星光大道,就是以HD方式錄製,還有不少偶像劇也是藉此塑造唯美的氣氛,HD節目約占無線電視台十分之一的產量。

中視指出,HD的設備、內容與現今的SD相比,大約要貴1.5倍,業者不惜投入高成本,主要是看中未來HDTV的市場,以 HD自製的節目,可輸出海外,在國內則是增加市場區隔,HD的畫質、聲光效果若以看棒球賽來比喻,在HD中是快速球,在類比的世界裡就只能看到慢速球,「看過HD節目後,就很難回頭了」。

HDTV眼球革命 有線電視砸錢備戰 (經濟余麗姿、費家琪)

IndustryNewsDetail中華電信隨選視訊MOD搶先開播奧運高畫質電視(HDTV)節目,4月起搭配國產明基、東元、奇美等業者,朝向零元電視邁進;中嘉、凱擘等五大有線電視業者將大砸220億元採購HD數位機上盒,獨立台--午陽集團旗下的威達也預備推出IPTV服務,掀起一場HDTV的眼球革命。

有線電視業者面對中華電信搶下全台第一家開播HDTV備感壓力,業者評估,若是中華電趁開播奧運節目,順利打響HDTV第一炮,下一步即是突破經營頻道內容,「甚至不到一年的時間,有線電視業者就危險了」,現在有線電視業者的處境好比「溫水煮青蛙」。

五大有線電視系統(MSO)包括中嘉、凱擘、台灣寬頻、富洋與台基網,預備採購具有HD功能數位機上盒,其次,則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反映中華電信的促銷方式,有交叉補貼的問題,對業者形成不公平競爭。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華電信MDO,有線電視獨立系統台也跨業申請固網市話執照,台中午陽集團旗下的威達有線電視、超舜已取得第一張市話執照,21日在大台中地區開播「Vee TV」,為市話、寬頻上網及IPTV三合一服務,月費1,000元以下,加入有線電視業者的戰局,一起挑戰中華電信。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繼業表示,五大MSO總計用戶數約300多萬戶,以每戶有2.2個數位機上盒,包含低中高階不同規格的數位機上盒,總計至少要購採660多萬個盒子,金額保守估計要7億美元以上。

陳繼業指出,HDTV是未來發展趨勢,業者採購機上盒規格中,一定有包含HD的規格,讓高階用戶透過HDTV機上盒,收看高畫質電視內容。但以有線電視的採購動作來看,部分設備廠評估,今年之內是看不到有線電視業者推出HDTV了。

無線電視台業者目前只有公視取得在30頻道進行HDTV的試播權,但是作業不及,原訂今年第一季開播,勢必要延到第二季,而且只能在台北、高雄收看,已取得奧運轉播權的無線電視業者,之前希望拿到第二梯次數位無線電視釋照,趕搭奧運商機,但行政院遲未釋照,不能以HD播出,錯失商機,只好拱手讓給中華電信 MOD,業者希望政府儘快釋照,協助無線電視台數位發展。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中華電信(2412)新年度網通設備採購動作起跑,將先採購寬頻上網VDSL 2的用戶端設備,約有10億元以上的規模,之後還有多功能接取設備(MSAN)與光交連技術(OXC)等產品,將帶給國內網通業者新年新商機,包括合勤(2391)、友訊(2332)、華碩(2357)、鴻海(2317)等業者都磨拳擦掌以待。

中華電為拓展光世代的商機,全力衝刺二個百萬用戶數目標,即MOD機上盒與光世代用戶數都要破百萬用戶,因此最近展開新年度採購動作,首先將先與合勤、華電網(6163)議價採購29萬台VDSL 2的設備,馬上供應用戶申裝所需,採購金額約在6億元左右。

下一波將展開三大採購案,首先是40餘萬台的VDSL 2將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在第一季舉辦,開放國內網通廠商投標,預期友訊、合勤、鴻海與華碩等網通大廠都會前來投標,由於去年是由友訊、合勤輪番拿下標案,今年由於數量龐大,公開招標將有望給更多廠商搶標的機會。中華電近年將原本的ADSL演變為VDSL ,來提升用戶寬頻的速率,公司也加速採購腳步。

其次在多功能接取設備上,也將有上億元的採購規模,主要應用在機房端設備,也要搭配用戶端設備,預期國內外業者會合作共同來搶標,在光交連技術上也是屬於機房端設備,預期都在第二季陸續展開招標,阿爾卡特朗訊、易利信、北電、諾基亞西門子應都會參與投標。

中華電目前正在轉換現有網路為光纖網路,傳輸距離可望達160 公里,傳輸速度為100Mbps,為目前寬頻上網速度的十倍以上,目前光纖技術終端接取技術區分為兩大技術陣營,EPON與GPON。目前EPON應用市場以日本、歐洲市場為主,中華電信採購也以EPON 為主,GPON主要應用市場為歐洲、北美。中華電之前的VDSL標案由友訊得標,明泰代工,第一個EPON訂單則為日本住友以及台灣仲琦獲得訂單,後來 VDSL2用戶接取端標案,由合勤拿下。

2008-02-18

IPTV STB需採用能靈活支援各種編解碼器的平台 .

IPTV STB需採用能靈活支援各種編解碼器的平台 .Microchip Technology HongKong Limited

相關文章

• Ericsson藉收購HyC強化其IPTV方案供應能力 (2008-01-10)
• Tektronix針對IPTV發表即時網路監測解決方案 (2007-12-05)
• Agilent針對IPv6網路提供N2X服務測試解決方案 (2007-11-09)
• Alcatel-Lucent協助威達提供VoIP及IPTV服務 (2007-11-06)
• 經濟部通過晶元光電等5項業界科專計畫 (2007-10-11)

更多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美國年終購物季調查 MP3、數位相機失寵


瞄準數位電視商機 ST以3.36億美元併購Genesis


數位電視晶片出貨大成長 聯發科市佔躍居第二


不環保? iPhone歐洲首賣蒙陰影


經濟部通過奇景光電、云光科技等5項業界科專計畫

更多精選文章


IPTV業務的部署加速,然而業界並不能確定哪知高階編解碼器將成為IPTV系統主流。因此,視訊轉換盒製造商必須選擇採用能靈活支援各種編解碼標準的平台。本文介紹了IPTV發展趨勢、各種編解碼標準的技術現狀和視訊轉換盒平台的性能要求。

電信廠商正集結待發,準備與有線電視供應商一決雌雄,而這次比拼將決定未來10年間電視、高速網際網路以及電話業務的格局。透過利用自身的混合光纖/同軸電纜基礎設備以及專用線為客戶提供三重業務(整合視訊、基於電纜數據機的數據業務以及語音業務),有線多業務廠商(MSO) 已經佔據了有利位置。現在,電信廠商也在重拳出擊─加強DSL基礎設備並利用高頻寬效率的視訊編解碼器增加IPTV業務,希望這類殺手級應用透過廣泛的寬頻接取不斷滲透擴張,進而提供獨具特色的三重業務。電信廠商取得成功的關鍵前提是為多頻道需求的美國用戶提供多種高清晰電視節目串流。這需要具備能支援目前MPEG-2編解碼的新一代視訊轉換盒,同時也需要更高階的新型編解碼器來提高頻寬效率,如H.264與VC-1。

圖1:高階視訊編解碼器。

IPTV最吸引人的特點是它克服了有線方案必須將所有的頻道發送到每個用戶的限制。上述限制意味著MSO始終面臨著網路頻寬容量限制,因此不得不在每次增加一個新頻道時關閉某個舊頻道。IPTV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方法是採用基於封包的網際網路技術只傳輸觀眾正觀看的頻道,因而能夠節省網路頻寬並且實現新節目的多樣化。IPTV可以實現點播觀看,而且能夠在視訊串流中包含無限的資訊組合。IPTV也是寬頻普及的殺手級應用,因為離開它市場只能滲透到擁有個人電腦的家庭。IPTV的重要優勢之一是能夠支援多條視訊通道,尤其是在採用高階編解碼器的情況下,因此對美國眾多擁有多台電視機的家庭極具吸引力。

美國廠商積極部署IPTV

美國兩大電信廠商SBC通訊公司與Verizon公司都在大規模部署IPTV網路。Verizon可望在四大電信巨頭中率先推出IPTV業務。該公司正建設光纖到駐地(FTTP)網路,範圍包括其提供電話業務的29個州中的半數。到2005年底,Verizon預計會透過其5至30Mbps FTTP網路為300萬用戶提供服務。Verizon的FiOS TV將打造一個有線及衛星電視的強勁競爭對手─透過寬頻網路提供數百個頻道、高清晰節目、視訊點播以及互動節目導視。該公司計劃以39.95美元的包月價格提供5MB下載和2MB上載服務。光纖部署計劃最初選中的是佛羅里達坦帕市、德州達拉斯-沃斯堡以及南加州地區。

SBC最近詳細制訂了自己的Project Lightspeed計劃─這是一項投資40億美元、3年內為13個州1,800萬個家庭部署FTTN(光纖到節點)和FTTP技術的計劃。在現有社區中,SBC計劃採用FTTN架構。這種架構通常可以把光纖鋪設到距離所服務家庭3,000英呎內,並且能夠利用高階壓縮技術和IP交換技術,透過DSL為家庭提供電視、網際網路接取及語音服務。SBC的FTTN網路可提供20~25Mbps的下行速度,足以同時傳輸多個標準與高清晰電視(HDTV)的節目串流以及網際網路接取與IP語音串流。SBC將在新的住宅開發計劃以及多住戶單元中採用FTTP架構。到2007年底,該公司預計能夠為1,700萬個家庭提供FTTN技術,並為近100萬個家庭提供FTTP技術。

選擇正確的技術

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電視機,因此IPTV是一種殺手級應用,使電信廠商能夠從接取寬頻網路的客戶那裡獲得新的收益。不過,在鈔票進入口袋之前,電信廠商還有一些工作要做,而且需要選擇支援IPTV所需的正確技術。電信廠商可以採用xDSL/ADSL 2+或UDSL技術向其客戶提供IPTV三重業務整合內容。上述內容透過DSL線路發送至家庭網路閘道或視訊轉換盒,然後由家庭網路閘道或視訊轉換盒將收到的內容可靠地發送至家庭網路設備,這些設備可能是有線或無線設備。如果是視訊傳輸,也可以兩種設備兼而有之。


圖2:UDSL 與 xDSL 視訊傳輸覆蓋範圍的對比。

隨著寬頻進入大眾市場,多業務視訊轉換盒正演變成功能更強大的多業務設備。它們可發展成家庭網路閘道(RG),透過單條寬頻鏈路連接各種家庭設備。RG可以具有眾多功能特性,如:動態路由、防火牆以及對多種家庭網路技術的支援,個人視訊錄影機(PVR)功能也在逐步進入高階視訊轉換盒。隨著這種趨勢愈演愈烈,DVD-RW以及向可攜式媒體播放器(PMP)傳輸內容等功能將越來越重要。未來視訊轉換盒的另一項重要功能是支援上行與下行數據串流,以實現視訊電話及安全等應用。

電信廠商必須決定採用分佈式還是集中硬碟架構為家庭的所有電視機提供PVR功能。在分佈式方案中,硬碟可以部署到家庭中的每台電視機(或每台視訊轉換盒)中。而在集中方案中,PVR功能可以駐留在主IP視訊轉換盒的硬碟中,後者可以用於為家中的所有電視機提供服務。無論在家庭中如何實現 PVR,對於家庭網路閘道連接的每台客戶設備都必須支援QoS、安全/認證與內容保護功能。

高階編解碼器需求

保密性、數位版權管理(DRM)和最終用戶體驗也是IPTV取得成功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即使是建設先進的FTTN和FTTP網路,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提供多IPTV頻道所需要的頻寬,大部份用戶都需要多條頻道。即使電信廠商的新建網路提供相當可觀的頻寬,但是HDTV和SDTV也會很快使其消耗殆盡。

如圖1所示,在採用MPEG-2傳輸時,HDTV內容需要20Mbps頻寬,而SDTV內容需要4Mbps頻寬。由於預計許多家庭都需要 3、4個HDTV頻道內容,顯然電信廠商需要更有效的方法向其用戶傳輸內容。而H.264格式的MPEG-4 Part 10與VC-1高階編解碼器可謂雪中送炭─其頻寬效率是傳統MPEG-2編解碼器的2.5~3倍。例如,採用MPEG-2格式時需要20Mbps傳輸頻寬的HDTV內容只需8Mbps頻寬即可發送至高階編解碼器。另外,原來需要3.5~5Mbps頻寬的SDTV內容只需1.5Mbps~2Mbps頻寬即可發送到高階編解碼器。

在IPTV三重業務整合網路中決定最終用戶頻寬需求的另一個要素是頻道數量,以及最終用戶距數位用戶線路接取多工器(DSLAM)或 DSL遠端終端的距離。網路的實現方式也有助於確定哪種編解碼器能夠最佳地實現廠商的目標。降低頻寬要求的優勢包括能夠為更多家庭提供服務。如圖2所示,不同的情況存在不同的頻寬/距離閾值。簡而言之,因為先進的編解碼器能夠用較低的成本擴大網路覆蓋範圍,所以它們始終是IPTV網路的首選。更大範圍的網路覆蓋意味著潛在客戶數量的增加,電信公司可從中增加收入。

H.264與VC-1對比

現在我們更詳細地研究一下這兩種新編解碼器。H.264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聯合制訂的視訊編碼標準,與MPEG-2等以前標準相較,它可以顯著降低位元率。H.264設立在早期視訊編碼標準的運動補償變換編碼模式基礎之上。整個技術並不限制採用舊標準使用的建構模組,但也不需要提供後向相容。有助於提高H.264壓縮效率的部份主要編碼工具套件括:改進空間訊框間預測(spatial interprediction)、增強時間預測(基於四分之一採樣模式的運動補償、可變區塊大小運動補償、多假設運動補償以及加權預測工具)、高效的基於上下文的熵編碼(採用可變長度編碼或二進制算術編碼工具)以及環內上下文與編碼模式自適應去區塊斑濾波(deblocking filtering)。試驗顯示,在相同視訊品質情況下,與MPEG-4 Advanced Simple Profile(高階簡單類別壓縮協議)相較,H.264可以把位元率降低35%~50%,而與MPEG-2相較可降低40%~65%。與MPEG-4 Simple Profile(簡單類別壓縮協議)相較,H.264 Baseline Profile(基本規格)還可以在廣泛的位元率範圍內將峰值訊息噪音比降低50%以上。

表1:600MHz 時需要的 DM64x DSP 週期百分比。

VC-1編解碼器是Microsoft向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學會(SMPTE)提交、申請成為標準的一個Windows Media 9版本。儘管提議的SMPTE VC-1標準基於Windows Media 9,實際上兩者大相徑庭。Windows Media包含許多並不屬於VC-1的部份,其中包括:數位版權管理、元數據、播放列表與用戶介面等;而VC-1只是一種視訊壓縮演算法。除了用於VC- 1的傳輸與一致性文件之外,SMPTE還需要開發參考軟體解碼器與參考位元串流,以確保不同VC-1實施之間具備可互通作業性。

VC-1與H.264目前正身陷格式之戰,而MPEG-4 Part 10標準明顯搶得了先機,因為它在2004年得到了ISO的正式批准,而VC-1只是在最近才進入SMPTE委員會最終草案階段。但是,VC-1存在快速拉近差距的潛力。由於VC-1基於Windows Media 9壓縮系統,因此其規格解釋爭議少於MPEG-4。VC-1具備優勢的另一個要素是包括SBC等在內的眾多電信廠商已經宣佈支援微軟的IPTV平台。儘管 H.264能夠在微軟IPTV平台上得到部署,但是已經採用微軟IPTV的電信廠商明顯傾向於實施完整整合的微軟解決方案。而保證與VC-1具有互通作業性的過程也可能更為簡單,雖然H.264受到許多供應商各不相同的解釋,但微軟是H.264的最終標準決斷者。

多種格式之間的互通作業性

目前主要電信廠商仍未決定將支援哪種編解碼器,因此他們有很好的機會在不做出明確承諾情況下進入實施階段。由於新一代壓縮標準仍懸而未決,因此互通作業性成為一項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對視訊轉換盒供應商而言更是如此。除非各方實現單個格式的標準化,否則視訊轉換盒就應當支援多種格式,如 MPEG-2、H.264與VC-1。值得注意的是,由於IPTV是一種封閉式的系統,因此可多多少少簡化互通作業性問題,這樣的話,您只需要證明相關計劃涉及的有限供應商的互通作業性。除了支援多種編解碼器的能力之外,高階視訊轉換盒還需要多種格式的編碼轉換,以支援DVD-RW和數據至PMP的傳輸。

在這種變幻不定的環境中,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可以給IPTV視訊轉換盒供應商帶來顯著的優勢,因為它們能夠透過韌體下載方式更新數位壓縮處理功能,而無需更改視訊轉換盒。DSP可提供高度靈活的平台,能夠輕鬆支援不同編解碼器並且以最低的成本添加新的功能。最新一代的DSP可以在 50ms之內轉儲一個編解碼器並下載一個新的編解碼器,因而能夠實現用戶在多種格式之間的無縫切換。

本文小結

系統開發人員顯然希望盡可能多地了解DSP及其他處理元件執行H.264/MPEG-4壓縮與解壓縮的原理,但是新標準在改進性能方面的成功同時也是造成難以為其制訂基準的原因。

表1為一種流行的DSP(即TI的600MHz TMS320DM64x)提供了部份指標。該表還提供了執行H.264與MPEG-4所佔用的處理器週期比,同時提供了用於對比的JPEG、MPEG-2 與Windows Media Video 9。請注意:所示基準均基於現有實施的典型測試數據或者詳細性能估計值基礎上。編碼器實施情況會根據所採用功能集的不同而千差萬別。換言之,此類數據儘管經過精心研究,但僅供開發人員參考,並非終端應用的最終數據。

隨著IPTV大規模實施的步伐加速,設備供應商也面臨著提供新一代低成本視訊轉換盒的巨大壓力。而與此同時,由於業界在確定不同高階編解碼器中哪種會成為IPTV系統主流技術方面無能為力,這也為供應商敲響了警鐘。尤其是市場正隨著視訊標準的精簡和壯大而穩定下來並且不斷成長,因此視訊轉換盒製造商不可避免地應當推出能夠提供更快速、更低整合成本以及更高靈活性的平台。

作者:Michael Stich

Charlie Gonsalves

德州儀器公司

2008-02-16

華為IPTV巨虧10億 三網融合蔓延消極情緒_廠商動態_中國經濟網——國

華為IPTV巨虧10億 三網融合蔓延消極情緒_廠商動態_中國經濟網——國幾乎所有人對IPTV的憧憬都是美好的,然而,現在為之搖旗吶喊的人越來越少,就連華為、中興以及UT斯達康等產業鏈中堅目前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近兩年在IPTV上已經巨虧十幾億,而其他IPTV“大戶”也仍處於市場培育期。

毫無疑問,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讓整個IPTV產業鏈的消極情緒在蔓延。政策、體制以及技術像三座大山壓在企業頭上,2007年IPTV的發展比預想的緩慢的多,充其量也是“雷聲大雨點小”,而根本的癥結在於:三網融合進程緩慢。

被禁制的IPTV慾望

按照管理經濟學的理論,“鴻溝期”的後面將迎來“保齡球期”—一個關鍵的球打過去,收益會成倍增加。在大多數設備企業看來,這個關鍵球無疑就是IPTV。然而,這個前期已經投入鉅資的“新興產業”卻遲遲未能開花結果,持久的攻堅戰讓整個產業鏈疲憊不堪。

首先,預期的規模商用到目前來看還沒有完全實現。按照目前的數字,IPTV用戶在寬帶用戶中所佔的比例不超過1%。數據顯示,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 IPTV用戶數為101.2萬,雖然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超過100%,但主要得意于上海以及福建、廣東等試商用地區的用戶增長。

其次,“大河無水小河干”,政策上的搖擺讓下游的企業在IPTV發展上舉步維艱。以UT斯達康為例,根據最新財報顯示,UT斯達康07年第三季度財報凈銷售額為6.46億美元,凈虧損5500萬美元。重組後的UT斯達康確定的三大業務中,IPTV將是“重中之重”,並保持持續增長;但事實上,投入鉅資的 IPTV業務並未獲得預期的回報,而UT斯達康也只是產業鏈上的一個縮影。

再次,“墻內開花墻外香”。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近兩年在IPTV上已經虧損十幾億,這個海外收入比重超過70的國際性企業,也不得不遠走歐美以及泰國、烏克蘭等國,以此彌補在國內的虧損。

最後,令設備企業芒刺在背的是廣點同時在發展與其有直接競爭關係的數字電視,而且廣電一直聲稱擁有IPTV的內容管理權,因此,IPTV要大力發展,避開廣點的制約悄然前進顯然是上策。

熱情遭遇現實尷尬

2008年伊始,考慮到寬帶用戶的進一步增長、奧運會等因素,IPTV有望獲得進一步增長,這將對IPTV的政策、網路、產業鏈以及商業模式提出新一輪的考驗。屆時,制約IPTV發展的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都會暴露出來。

換句話說,政策、標準以及用戶,每一個因素都可能成為IPTV的“絆腳石”。在這場由時間、金錢和耐心構成的賽局中,產業鏈上的設備製造企業正從最初的激情與夢想中,快速跌下雲端。

在政策上,一方面,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電信運營商都將IPTV視為寬帶的延伸,希望借IPTV新業務扭轉傳統業務嚴重萎縮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廣點卻主導了IPTV的牌照發放權,他們把IPTV看作有線電視的擴張和延伸。三網融合進程的緩慢,無疑將長期影響IPTV產業的發展的大局。

用戶方面,根據預測,2007年年底IPTV用戶數將會達到125萬,即便如此,這對於擁有幾億通信用戶、幾千萬寬帶用戶的電信業來說,也實在算不上“規模”。IPTV“雪崩點”的出現,目前首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防開,讓擁有豐富的網路運營經驗的電信運營商全面介入到 IPTV的發展中來,從而推動網路升級、產業鏈完善以及平均成本的迅速降低,基於此,才有可能形成更加豐富的商務模式供用戶選擇。

健康發展需多方合力

以IPTV業務為切入點,實現電信、廣電和電腦三網融合的目標,可以說是三個行業的共同願望。現在的首要問題是需要建立一條完善的IPTV產業鏈,創建一種合理的盈利模式。綜合考慮行業特長和網路優勢,構建理想的IPTV業務平臺。形成一個共存互補,資源共用的融合網路。推進“三網融合”,實現“十一五” 規劃的國家資訊基礎設施。

當然,對於IPTV來說,建立一條完善的產業鏈至關重要。作為產業鏈的領導者,運營商必須創造一種合理的盈利模式,提供一個很理想的平臺,讓包括內容開發商和提供商在內的產業鏈各方有利可圖,以鼓勵他們開發出更豐富、更精彩的內容來。

三網融合走到今天,幾經週折,儘管至今仍然在不斷探索之中,但IPTV的美好前景為三網融合提供了契機。IPTV的盈利模式錶明,電信網、電視網和電腦網仍有長期共存、資源互補而又展開競爭的可能。

來源:通信資訊報

2008-02-15

MIC:薄型電視上網 將成趨勢

IndustryNewsDetail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姜漢儀表示,日系電視大廠新力、夏普、松下,在薄型電視技術各有堅持,使用電視上網特定服務將成為未來趨勢。

新力提出BRAVIA Link直接用液晶電視上網,享受網路服務的概念後,夏普也提出「AQUOS NET」的概念,使用者只要經由電視遙控器,就可以享受客製化的網路相關服務。例如,當地氣象預報、股票查詢、遊戲或交通資訊等。

松下則祭出「VIERA CAST」的服務,經由電視直接提供消費者各式各樣的網路內容服務,包括YouTube、Google Picasa網路相簿、Bloomberg、天氣預測等服務,薄型電視上網的數位家庭服務將成為未來的新興趨勢。

新力強調新系列的OLED電視,展示仍在研發中的27吋,及量產的11吋OLED電視,明顯表達新力對OLED電視的未來企圖心。不過,新力認為,現今仍以液晶電視的投產、銷售為主,短期內OLED 電視仍難以取代液晶電視為薄型電視為主流的市場。

夏普則堅持液晶電視 (LCD TV),強調OLED電視的有限生命週期,以及大尺寸量產的困難度,未來將持續發展液晶電視,規劃投產的第十代TFT廠,將在2009年量產,再次突顯夏普在液晶電視上的專注。

今後薄型電視的技術發展,將成為松下、新力、夏普各自堅持技術的市場爭霸的局面,在各擁技術霸主後的市場消費趨勢,將是個極具觀察探討的市場契機。

姜漢儀指出,相較於日系大廠紛紛推出新產品與新技術,韓系主力品牌的三星電子,則採取同時押寶OLED電視、液晶電視及電漿電視的策略,技術堅持意味較淡。

歐系最大品牌的飛利浦則選擇朝時尚的角度發展,以女性的購物心理需求為設計靈感,在會場中展示極具時尚感的52吋液晶電視,以及鑲鑽耳機、USB掛飾,展現占領3C商品時尚消費市場區隔。

2008-02-12

全球液晶電視委外代工比例提高 冠捷搶第一 .

全球液晶電視委外代工比例提高 冠捷搶第一 .DisplaySearch針對2007年第三季液晶電視(LCD TV) 產業價值鏈(Value Chain)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2007年第三季液晶電視出貨的2,010萬台中,其中有23%來自專業代工廠,這些代工廠商包括冠捷科技(TPV)、唯冠(Proview)、捷普(Jabil)、瑞軒(AmTRAN)、廣達(Quanta)、偉視達(Vestel)及緯創資通(Wistron)等。

除許多電視品牌廠商如Dell、Grundig、HP、Polaroid、Vizio、ViewSonic及西屋電器(Westinghouse)等百分之百將生產外包,有部份廠商也逐步提高其外包比重,如Philips第三季外包比重提高到超過60%,Hitachi也自上季的外包11%提高到第三季的20%,有些品牌廠商在某些特定市場擴張的時候會考慮增加外包比重,然而某些廠商則想要增加自我生產比重。

2007年第三季液晶電視產業價值鏈方面,DisplaySearch指出,基於成本的因素考慮,26吋及以下尺寸的液晶電視愈來愈多採用液晶顯示器面板,第三季有超過200萬台液晶電視採用液晶面板,相對2007年第二季90萬片的數量有很高的成長,應用的尺寸有15吋、17吋、19吋寬螢幕、20吋寬螢幕以及22吋寬螢幕;特別是寬螢幕液晶電視有更高的採用比率。

根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第三季全球TFT-LCD面板廠商在LCD TV面板的出貨量達2,370萬台,然而液晶電視製造廠商的出貨量為2,030萬台,相差約有340萬台,差異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供應鏈時間差、包括有組裝到出貨前置作業時間、安全庫存量準備及管道庫存等因素。

冠捷第三季以19.9%市佔率居專業代工廠之首,接下來分別是唯冠、捷普、瑞軒及緯創資通;冠捷的主要客戶為Philips,瑞軒主要代工客戶為Vizio,而唯冠主要客戶為Polaroid,捷普的主要客戶則與冠捷同為Philips。

從出貨量比率來看,Philips是樂金飛利浦(LPL)的主要客戶,Samsung LCD TV是奇美與華映(CPT)主要客戶,Sony是友達(AUO)與Samsung (包括S-LCD)的主要客戶;除了奇美客戶群較為分散以外,其他液晶電視模組廠前五大客戶的出貨量均超過60%的出貨比重,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

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專業代工廠商及其Q2'07、Q3'07市佔率
表一 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專業代工廠商及其Q2'07、Q3'07市佔率

液晶電視面板廠商前五大客戶出貨比重
表二 液晶電視面板廠商前五大客戶出貨比重──依出貨量

2008-02-05

奇美電今年資本支出上修到1,000億元 8.5代廠明年下半量產 面板雙虎

奇美電今年資本支出上修到1,000億元 8.5代廠明年下半量產 面板雙虎TFT LCD面板廠奇美電子2007年第4季稅後淨利達新台幣200.66億元,毛利率與本業獲利率與友達不相上下,全年稅後淨利360.75億元,EPS為 5.25元。奇美電同時宣布,8.5代廠將於2008年底裝機,2009年下半量產,時程與友達相符,第1階段月產能規劃3萬片玻璃基板,由於8.5代廠設備裝機,因此,奇美電2008年資本支出上修到1,000億元。

奇美電總經理何昭陽表示,由於近期50吋以上液晶電視出貨順利,加上一線品牌大廠客戶要求及液晶電視走向大尺寸,因此,奇美電將在2008年底為8.5代線裝機,預計2009年下半量產,第1階段月投片量3萬片玻璃基板。
廣告
發行拳發行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何昭陽說,奇美電對於8.5代線生產並不急迫,2008年主要出貨成長動力放在6代及7.5代線,奇美電產線布局因而更完整。由於樂金飛利浦(LPL)、友達及奇美電8.5代線紛在2009年開出,奇美電對於2009年市況確實有疑慮,但如果市況不好的話,奇美電就會減產,後續反而會更有利。

何昭陽指出,奇美電8.5代線第1階段月投片量僅3萬片玻璃基板,主要是試一下50吋級液晶電視市場水溫,如果市場夠大,就推8.5代線第2階段,如果市場小的話,就轉用5.5代廠生產50吋級TV面板,是相當有彈性的做法。奇美電執行副總吳炳昇則指出,奇美電8.5代線將切割8片46吋面板,以及6片55 吋面板這2種尺寸。

奇美電財會總處長陳世賢指出,奇美電2007年資本支出869億元,加上海外模組廠資本支出,總計達1,010億元,而2008年原先資本支出規劃為600億~650億元,但由於8.5代線將在2008年底裝機,以及大陸LCM廠擴建,因此,2008年奇美電資本支出將上修至1,000億元。

奇美電業務副總郭振隆則表示,目前奇美電52吋TV面板約生產1萬多片,仍有合理利潤,且52吋液晶電視目前售價,約等於2003年時30吋液晶電視售價,他相信50吋級液晶電視市場將和30、40吋級市場一樣逐漸擴大,且專業面板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

奇美電第4季合併營收1,050億元,營業毛利284億元,毛利率27.1%,與友達27%持平,超過韓面板大廠LPL的21%。奇美電第4季營業淨利230億元,營業利益率22%,友達營業利益率則為22.4%,面板雙虎本業獲利率同樣超越LPL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LCD事業部,表現優異。

奇美電2007年合併營收3,018億元,年成長率58.6%,營業毛利634億元,營業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分別為21%及14.7%,稅後淨利361億元,EPS為5.25元。奇美電2007年本業獲利445億元,友達全年本業獲利633億元,三星LCD事業部為667億元,LPL為514億元,全球前 4大面板廠2007年本業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2007年面板產業真是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