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瞭望-傳統EMS廠營運雖不振 小型業者已找到利基點 台灣ODM大�2007年由品牌廠釋出的全球整體電子設備(包括資通訊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醫療電子與工業電腦等)製造產值已達2,684億美元(IDC數值),2008年預估可達3,057億美元(近新台幣10兆元),等同近4.5個鴻海集團營收,承接這些委外業務的廠商大致可以分為2類,台灣電子產業訴求加入設計能量的ODM代工事業,及以彈性、全球布局著稱的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
3,000億美元產值(以代工報價計)佔全球電子設備市場值(以終端售價計)雖僅18~19%,但若以終端產品售價約是代工報價的3倍計算,全球電子設備已有近6成採取委外生產模式,較2004年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未來5年內此比重預估可朝70%邁進。
廣告
台廠代工產業壯大與投入 EMS模式為關鍵
在品牌大廠委外代工的訂單爭奪上,台廠擅長的ODM模式雖屢創佳績,且已產生幾家年營收上百億美元的代工企業,但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近幾年約維持在40%左右,並未有顯著的提升,但若將鴻海集團的EMS業務計入,2008年台廠佔全球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預估可提高至60%以上,較2004 年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顯然EMS業務對台廠近幾年在電子設備代工產業地位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EMS事業模式在台灣電子產業代工體系的崛起與強大,和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品類別的轉變,有絕對的關係。
過去台廠在電腦類產品代工佔有絕對領先的地位,若僅計ODM,台廠佔有70%以上代工產值(加計EMS比重提高至90%),但此類產品佔整體電子設備代工產值比重也約僅3分之1;另一個台廠具有較高比重的是電腦週邊類產品(約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5%),拜LCD監視器快速替代CRT監視器,台廠比重達60%以上,但如偉創力(Flextronics)、Jabil、Venture、Sanmina-SCI等EMS業者,因握有印表機事業,在此領域的代工仍相當具份量。在電腦相關產業,台廠可說是以優異的ODM能力,攫取多數代工訂單。
但在近幾年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顯著攀升的消費性電子領域(2005年僅25%,2008年提高至30%),台廠雖於經典產品訂單屢有斬獲(PS3、Wii、iPod、iPhone、DSC、 LCD TV),但在PC領域累積的ODM能力似乎難有太大發揮,除因消費性電子產品不乏採封閉式架構,且更重視外觀設計,使得台廠承接的這些大訂單,多僅在 OEM層次,甚且如手機、DSC與LCD TV,品牌業者兼具研發、製造與全球運籌能力者亦不在少數,壓抑台廠可揮灑空間。
再者,如MP3播放機、低價入門STB這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規模雖大,但1顆SoC即可解決大半產品設計問題,致使利潤要求不高的大陸業者反而崛起,台廠在此類白牌消費性電子市場可著墨空間瞬間消失,大陸黑手機勢力的崛起,對台廠引以為傲的ODM模式,亦為一大警訊。
若仍堅持以ODM模式經營此產業,台廠顯然會錯失契機,過去幾年NB ODM廠對此轉變應當最深刻,若無強勁的NB事業支撐,近年台灣 ODM大廠的表現將大為打折。
EMS大廠難為 EMS廠紛轉型
不過,EMS事業的經營,可不件容易的事,台灣電子產業中也僅鴻海集團在此領域一枝獨秀,華碩、緯創等雖採融合ODM與EMS模式,但仍偏重ODM。國外的 EMS公司表現更明顯欠佳,多年前領先台灣廠商跨入100億美元營收規模的幾大EMS廠(偉創力、Solectron、Sanmina-SCI),除偉創力外,營收均反向衰退,Solectron最後甚至還被偉創力購併,Sanmina-SCI也將PC相關工廠售予聯想與鴻海。
目前EMS廠除少數有能力發展全球化經營的公司外,多朝高度專注在少數產品領域的中型EMS規模,或朝以彈性提供高度涉入服務(high touch service)予小規模客戶的小店式規模發展。
因此,雖然仍歸類在EMS模式,且不採取和台灣直接競爭的ODM策略(偉創力仍積極朝此發展),但卻已有許多小型EMS廠走向在更高端產品與客戶進行合作研發,這類廠商在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網路電信、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方面均多所布局,也已有斬獲,尤其汽車與醫療電子部分,前5大EMS廠所佔產值比重多在 50%以下,和儲存裝置、網路電信動輒75%以上截然不同。
相對照之下,台廠在前述領域,僅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的代工有較佳成績,但也只佔此類設備代工產值的30%左右,其他備受關注的新興代工產業領域更不乏僅佔10%的情形。
電腦週邊與消費性電子之外 台廠影響力仍待努力
面對電腦、週邊、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成熟與代工事業發展的瓶頸,台廠也多積極布局其他領域的產品代工,但也多半鎩羽而歸,部分討論認為因為台灣的ODM規模太大、習慣快速大量的生產模式,而偏偏這類客戶對品質考核與穩定供貨關係的重視程度更甚於價格,使得台廠遲遲無法有所建樹。
另外一個原因,則和台廠仍希望能以ODM模式取得此類代工訂單有關,但除前述消費性電子產業外,其他諸如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網路電信、汽車電子與醫療電子等,多涉及大系統架構,牽一髮動全身,加上此類產品品牌商數相對電腦週邊的品牌商數較少,且硬體成本對品牌競爭力高低的影響性較低,訂單釋出態度與模式,和電腦週邊與消費性電子自是截然不同。
因此,台灣ODM大廠對這些領域的經營,並不能單純從成本、速度的角度切入,因為這些對這類產品的供應商而言,非影響其市場地位最關鍵的因素;此外,如目前已有所成的小型EMS廠採取與客戶聯合開發的模式雖可考量,但以台灣ODM廠的規模,可提供的彈性服務絕難和小型廠商媲美,最後恐落得無疾而終。
這在汽車電子領域即可看到此現象,即使2、3年前台灣電子產業界興起一陣汽車電子熱,但到目前為止,台灣規模較大的汽車電子系統廠商(不計可攜式導航裝置),年營收規模多僅在新台幣20億元左右,與動輒新台幣數千億元營收的國際大型汽車零組件廠距離甚遠,而台灣佔全球汽車電子產值比重也僅2~3%。
廣達與肯創新商業模式值得參考
但經營此類產業,品牌商既有的合作夥伴與商業模式又難以忽略,基本上品牌業者是非常仰賴既有的供應鏈關係,新供應商往往需要歷經長時間的考核才有機會取得進入的門票,進而逐漸擴大訂單量,唯欲取代既有供應鏈成員亦有絕高的難度,因此,此類產業對台灣ODM廠的營收貢獻都會是非常緩慢且小額的。
近期廣達與全球知名工業電腦廠肯創(Kontron AG)的合作計畫,或許提供台灣大型代工廠一個跨進此類產業領域值得參考的發展模式。肯創計劃2010年將75%嵌入式電腦產品交由廣達生產之外,雙方並將成立新品牌Quanmax發展新事業,填補原肯創品牌在工業電腦領域難以顧及的其他區隔市場,不僅肯創借重廣達的生產與資金,廣達也能善用肯創工業電腦研發、品管系統與通路資源,建立和EMS小廠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
廣達能夠與肯創建立比代工更深層的合作關係,且以全新的商業模式發展,自然較僅承接肯創代工訂單來得更具意義(2010年對廣達營收挹注約僅新台幣百億元之譜);當然挑戰也更大,能否複製出如研華等工業電腦廠在全球各地綿密的小型經銷通路與系統整合商系統,為眼前最大的挑戰,需要以品牌思維推動,有了工業電腦經驗,廣達若能再將此模式延伸至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也將會比以現有NB ODM模式發展來得有利,ODM能力也能適度發揮。
商業模式的重新定義與研展,恐怕是更低製造成本、零組件聯合採購訴求之外,台灣ODM大廠突破新興代工產業如工業電腦、醫療電子與汽車電子藩籬的更重要舉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