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9

Google 地圖高雄美食

Google 地圖This is 高雄美食 provided by JJYU

2008-05-27

Garmin手機獲AT&T訂單 對決蘋果、宏達電 業界預估年度銷售量達數百�

Garmin手機獲AT&T訂單 對決蘋果、宏達電 業界預估年度銷售量達數百�Garmin耗時2年所打造首款手機Nuvifone將在2008年下半正式銷售,近期已率先敲下AT&T訂單,由於AT&T也是蘋果(Apple)第2代iPhone與宏達電年度旗艦機種HTC Touch Diamond在美國主要銷售夥伴,加上同屬於全觸控螢幕操作、具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功能3G手機,Garmin與蘋果、宏達電正面對決已無可避免。

Garmin與蘋果都是跨界進入手機市場,其中,蘋果是以MP3播放器iPod為基礎,Garmin則以導航設備為基礎,儘管Garmin品牌知名度遠不如蘋果,但Nuvifone在硬體規格及軟體介面,都有一次到位的水準,預期上市後同樣有機會掀起風潮。
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是Garmin首度進入手機市場,電信營運商一開始不免質疑Garmin在手機領域實力,並關心未來是否會有一系列產品,但電信營運商在看到實機後普遍有驚豔之感,並表達高度興趣,使得Garmin信心大振,業界並預估年度銷售量可達數百萬支。

目前Garmin已確定敲下AT&T訂單,初步定價為2年綁約價499.99美元,每月則可以19.99美元享有無限上網及導航服務。另外, Garmin也與歐洲及亞太地區主要營運商展開接觸,其中,亞太地區將以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為第1階段布局重點,未來也會以台灣團隊為基礎,進行在地化及客製化內容開發。

Garmin首款手機Nuvifone強調結合導航、通訊及連結等3大功能,配備3.5吋全觸控螢幕,並有單手操作功能,被視為相當典型的iPhone-like手機,未來將與蘋果第2代具備GPS功能的iPhone,以及同樣強調觸控使用介面、具備GPS功能的宏達電 HTC Touch Diamond正面對決,上演導航、MP3播放器及智慧型手機的跨界大戰。

Garmin 則表示,儘管各家手機廠紛推出GPS手機,但幾乎都只是把導航功能當成手機中一個獨立功能,Nuvifone則是將導航功能與手機其它功能如通訊錄、行事曆、拍照及上網等完整結合,例如選取行事曆行程後就可直接導航到該地點,拍照後也可將記錄經緯度的照片傳給友人進行導航,且包括螢幕亮度、視角、耐熱溫度都是以車用導航設備標準開發。

事實上,在2008年巴塞隆納行動通訊全球大會(MWG)及CeBIT會場,Nuvifone都僅有樣品機在櫥窗中展示,6月新加坡電信展將首度提供實機操作,並與國際手機大廠同台較勁。

擘劃液晶電視發展新局 奇美電子大小通吃

擘劃液晶電視發展新局 奇美電子大小通吃對應液晶電視成長需求,及爭取汰換CRT電視的市場商機,奇美電子的電視面板發展除持續朝大尺寸方向前進,且認為50吋等級液晶電視市場可望在2009年發酵外,其也將同步強化32吋以下電視面板市場經營,並希望透過價格優勢、複製過去19W監視器面板創新的成功經驗,能在電視面板市場出奇制勝。

奇美電的面板總生產量雖然落後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友達與LG Display排名第4,但預估其2008~2009年面板整體產能的提升量分別可有39%與35%的成長性,且2009年第4季時,面板總生產產能可佔全球17.2%的比重。
廣告

而對應液晶電視市場終端需求,奇美電也不斷調整面板切割的產線布局與對應策略。在大尺寸面板方面,雖然目前50吋以上以52吋面板切割為主,但8代線產能開出後,由於切割55吋面板玻璃基板利用率可達93%(6面取),優於52吋面板的86%(同樣6面取),因此預估屆時55吋電視面板可望成為50吋等級的主流尺寸,此外,其也認為2009年起,50吋液晶電視可開始走入客廳,且屆時50吋等級的Full HD液晶電視,售價可望來到1,499~1,999美元的價位。

除外, 32吋以下的液晶電視市場成長性也同樣不容忽視,雖然液晶電視需求快速成長,但過去20、21吋CRT電視年需求總量約有近7,000萬台的總量,因此為取代此層級的CRT電視市場,奇美電除26吋液晶電視面板外,也將投入18.5與21.6吋面板開發,作為進攻中尺寸電視市場的新利器。

至於產線規劃方面,奇美電的7.5代線到年底時單月產能可達10萬片的規模,近2年仍會有7.5代線的Phase II加入量產行列,規劃月產能同樣可達10萬片,且產能開出後,除會挪做監視器面板的生產外,也會以40~47吋面板生產為主。

此外,目前奇美電的6代線投入37吋面板生產數量減少,並轉以21.6、32吋等面板生產為多;而尺寸為2,200x2,500mm的8代線於2009年第3季開出後,初期規劃月產能為3萬片,將以32、47吋與55吋等面板生產為主。

2008-05-26

產業瞭望-傳統EMS廠營運雖不振 小型業者已找到利基點 台灣ODM大�

產業瞭望-傳統EMS廠營運雖不振 小型業者已找到利基點 台灣ODM大�2007年由品牌廠釋出的全球整體電子設備(包括資通訊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醫療電子與工業電腦等)製造產值已達2,684億美元(IDC數值),2008年預估可達3,057億美元(近新台幣10兆元),等同近4.5個鴻海集團營收,承接這些委外業務的廠商大致可以分為2類,台灣電子產業訴求加入設計能量的ODM代工事業,及以彈性、全球布局著稱的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

3,000億美元產值(以代工報價計)佔全球電子設備市場值(以終端售價計)雖僅18~19%,但若以終端產品售價約是代工報價的3倍計算,全球電子設備已有近6成採取委外生產模式,較2004年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未來5年內此比重預估可朝70%邁進。
廣告

台廠代工產業壯大與投入 EMS模式為關鍵

在品牌大廠委外代工的訂單爭奪上,台廠擅長的ODM模式雖屢創佳績,且已產生幾家年營收上百億美元的代工企業,但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近幾年約維持在40%左右,並未有顯著的提升,但若將鴻海集團的EMS業務計入,2008年台廠佔全球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預估可提高至60%以上,較2004 年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顯然EMS業務對台廠近幾年在電子設備代工產業地位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EMS事業模式在台灣電子產業代工體系的崛起與強大,和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品類別的轉變,有絕對的關係。

過去台廠在電腦類產品代工佔有絕對領先的地位,若僅計ODM,台廠佔有70%以上代工產值(加計EMS比重提高至90%),但此類產品佔整體電子設備代工產值比重也約僅3分之1;另一個台廠具有較高比重的是電腦週邊類產品(約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5%),拜LCD監視器快速替代CRT監視器,台廠比重達60%以上,但如偉創力(Flextronics)、Jabil、Venture、Sanmina-SCI等EMS業者,因握有印表機事業,在此領域的代工仍相當具份量。在電腦相關產業,台廠可說是以優異的ODM能力,攫取多數代工訂單。

但在近幾年佔整體電子設備委外代工產值比重顯著攀升的消費性電子領域(2005年僅25%,2008年提高至30%),台廠雖於經典產品訂單屢有斬獲(PS3、Wii、iPod、iPhone、DSC、 LCD TV),但在PC領域累積的ODM能力似乎難有太大發揮,除因消費性電子產品不乏採封閉式架構,且更重視外觀設計,使得台廠承接的這些大訂單,多僅在 OEM層次,甚且如手機、DSC與LCD TV,品牌業者兼具研發、製造與全球運籌能力者亦不在少數,壓抑台廠可揮灑空間。

再者,如MP3播放機、低價入門STB這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規模雖大,但1顆SoC即可解決大半產品設計問題,致使利潤要求不高的大陸業者反而崛起,台廠在此類白牌消費性電子市場可著墨空間瞬間消失,大陸黑手機勢力的崛起,對台廠引以為傲的ODM模式,亦為一大警訊。

若仍堅持以ODM模式經營此產業,台廠顯然會錯失契機,過去幾年NB ODM廠對此轉變應當最深刻,若無強勁的NB事業支撐,近年台灣 ODM大廠的表現將大為打折。

EMS大廠難為 EMS廠紛轉型

不過,EMS事業的經營,可不件容易的事,台灣電子產業中也僅鴻海集團在此領域一枝獨秀,華碩、緯創等雖採融合ODM與EMS模式,但仍偏重ODM。國外的 EMS公司表現更明顯欠佳,多年前領先台灣廠商跨入100億美元營收規模的幾大EMS廠(偉創力、Solectron、Sanmina-SCI),除偉創力外,營收均反向衰退,Solectron最後甚至還被偉創力購併,Sanmina-SCI也將PC相關工廠售予聯想與鴻海。

目前EMS廠除少數有能力發展全球化經營的公司外,多朝高度專注在少數產品領域的中型EMS規模,或朝以彈性提供高度涉入服務(high touch service)予小規模客戶的小店式規模發展。

因此,雖然仍歸類在EMS模式,且不採取和台灣直接競爭的ODM策略(偉創力仍積極朝此發展),但卻已有許多小型EMS廠走向在更高端產品與客戶進行合作研發,這類廠商在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網路電信、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方面均多所布局,也已有斬獲,尤其汽車與醫療電子部分,前5大EMS廠所佔產值比重多在 50%以下,和儲存裝置、網路電信動輒75%以上截然不同。

相對照之下,台廠在前述領域,僅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的代工有較佳成績,但也只佔此類設備代工產值的30%左右,其他備受關注的新興代工產業領域更不乏僅佔10%的情形。

電腦週邊與消費性電子之外 台廠影響力仍待努力

面對電腦、週邊、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成熟與代工事業發展的瓶頸,台廠也多積極布局其他領域的產品代工,但也多半鎩羽而歸,部分討論認為因為台灣的ODM規模太大、習慣快速大量的生產模式,而偏偏這類客戶對品質考核與穩定供貨關係的重視程度更甚於價格,使得台廠遲遲無法有所建樹。

另外一個原因,則和台廠仍希望能以ODM模式取得此類代工訂單有關,但除前述消費性電子產業外,其他諸如企業運算與儲存裝置、網路電信、汽車電子與醫療電子等,多涉及大系統架構,牽一髮動全身,加上此類產品品牌商數相對電腦週邊的品牌商數較少,且硬體成本對品牌競爭力高低的影響性較低,訂單釋出態度與模式,和電腦週邊與消費性電子自是截然不同。

因此,台灣ODM大廠對這些領域的經營,並不能單純從成本、速度的角度切入,因為這些對這類產品的供應商而言,非影響其市場地位最關鍵的因素;此外,如目前已有所成的小型EMS廠採取與客戶聯合開發的模式雖可考量,但以台灣ODM廠的規模,可提供的彈性服務絕難和小型廠商媲美,最後恐落得無疾而終。

這在汽車電子領域即可看到此現象,即使2、3年前台灣電子產業界興起一陣汽車電子熱,但到目前為止,台灣規模較大的汽車電子系統廠商(不計可攜式導航裝置),年營收規模多僅在新台幣20億元左右,與動輒新台幣數千億元營收的國際大型汽車零組件廠距離甚遠,而台灣佔全球汽車電子產值比重也僅2~3%。

廣達與肯創新商業模式值得參考

但經營此類產業,品牌商既有的合作夥伴與商業模式又難以忽略,基本上品牌業者是非常仰賴既有的供應鏈關係,新供應商往往需要歷經長時間的考核才有機會取得進入的門票,進而逐漸擴大訂單量,唯欲取代既有供應鏈成員亦有絕高的難度,因此,此類產業對台灣ODM廠的營收貢獻都會是非常緩慢且小額的。

近期廣達與全球知名工業電腦廠肯創(Kontron AG)的合作計畫,或許提供台灣大型代工廠一個跨進此類產業領域值得參考的發展模式。肯創計劃2010年將75%嵌入式電腦產品交由廣達生產之外,雙方並將成立新品牌Quanmax發展新事業,填補原肯創品牌在工業電腦領域難以顧及的其他區隔市場,不僅肯創借重廣達的生產與資金,廣達也能善用肯創工業電腦研發、品管系統與通路資源,建立和EMS小廠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

廣達能夠與肯創建立比代工更深層的合作關係,且以全新的商業模式發展,自然較僅承接肯創代工訂單來得更具意義(2010年對廣達營收挹注約僅新台幣百億元之譜);當然挑戰也更大,能否複製出如研華等工業電腦廠在全球各地綿密的小型經銷通路與系統整合商系統,為眼前最大的挑戰,需要以品牌思維推動,有了工業電腦經驗,廣達若能再將此模式延伸至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也將會比以現有NB ODM模式發展來得有利,ODM能力也能適度發揮。

商業模式的重新定義與研展,恐怕是更低製造成本、零組件聯合採購訴求之外,台灣ODM大廠突破新興代工產業如工業電腦、醫療電子與汽車電子藩籬的更重要舉措。

2008-05-12

Intel gains SSD orders from Google, say sources

Intel gains SSD orders from Google, say sources: "Google plans to switch some of its servers over to solid-state drive-based (SSD-based) storage supplied by Intel in order to lower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sources at memory makers.
The more power efficient SSDs will be installed at severs at Google's US headquarters. Intel will supply flash chips and Marvell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ler ICs, the sources detailed. Shipments are slated for late second quarter, they added.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SSDs in server applications, a shortage for 16Gb and 32Gb NAND flash chips could become a possibility, the sources commented."

FIH reportedly to forge partnership with China-based Longcheer

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FIH), the Hong Kong-listed handset subsidiary of Foxconn Electronics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reportedly is in talks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China-based handset design company Longcheer Holdings, according to industry sources in Taiwan and China.

The partnership includes the possibility of a complete acquisition of Longcheer by FIH or an equity investment in the handset design company by FIH, the sources noted, adding that talks are likely to be finalized in June or July.

FIH would be able to strengthen its ODM capability in handset design as well as it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TD-SCDMA segment if it finalizes a deal with Longcheer, the sources contended.

Longcheer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top-three handset design companies in China and the company also engages in the assembly of handsets, with handset shipments totaling 10 million units in 2007, the sources noted.

火線話題-蘋果、Google將在行動通訊市場火拼  蘋果董事會還有Schmidt�

火線話題-蘋果、Google將在行動通訊市場火拼  蘋果董事會還有Schmidt�美國第3大電信業者Sprint Nextel和Clearwire合組公司發展WiMAX的消息,震撼了行動通訊產業,除了讓WiMAX和LTE之爭,變得更加詭譎,以及合組公司的這項消息叫人吃驚之外,新公司Clearwire後面的金主,更是耐人尋味。


一手扶植WiMAX成長茁壯的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會出錢出力,是想當然耳的情形,不過網搜龍頭Google竟然也進場砸下5億美元的資金,便相當值得各界注意。進入WiMAX產業,顯示Google在行動通訊市場的布局越見深入。據市調機構iSuppli調查指出,200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總出貨量為1.36億支,到2009年將可望為2.29億支。衝著商機誘人線上廣告市場,Google不但之前帶頭成立Android手機軟體平台,以及組成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OHA),鼓勵各界在此平台上,共同發展不同的應用服務,網搜龍頭在行動通訊市場上,看來是勢在必得。

不過,在Google正積極從PC上網,跨足到手機的領域,可能會威脅蘋果(Apple)甫藉iPhone搶下的地盤。在過去,蘋果挾iPhone一路在市場上過關斬將的同時,Google就是其支持者。Google為iPhone發展了不少應用軟體。例如,使用者可以直接持iPhone上網,收看Google旗下視訊分享網站。此外,Google長久以來,也很支持蘋果的麥金塔(Macintosh)電腦。

儘管雙方目前交好,心心相印,Google執行長(CEO)Eric Schmidt甚至是蘋果董事會成員,不過,Google未來在行動通訊市場上的成功,是否會讓雙方反目成仇,從夥伴變成對手?

當然,或許有人會質疑,蘋果賣的是硬體,Google提供的是軟體,雙方何以會產生衝突?不過,Google的Android平台,就是要安裝在蘋果對手,如摩托羅拉(Motorola)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產品上。所以,理論上蘋果對手的產品賣得越好,Google就賺得越多。

截至目前,iPhone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大熱賣。據市場研究機構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調查指出,iPhone從2007年6月29日上市後,至2008年3月底為止,已經賣出了540萬支;Munster更估計,到了2009年底,iPhone的總銷量,將可望達到4,500萬支。如果Android平台大為成功,蘋果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上的聲勢,可能會因Google而受阻。

在手機廣告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Google一心發展行動通訊市場,可以令人理解,不過在該公司和蘋果可能會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Schmidt還擔任蘋果董事,便看似顯得可議。雙方皆深知這點,所以,和iPhone相關的討論會議,Schmidt便選擇不出席董事會。不過,就算Schmidt不參加會議,他應該還是會得到會議紀錄,因此,史丹佛(Stanford)大學教授Ron Gibson指出,Schmidt不太可能拿不到相關資訊。

另外,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也特別指出,如果雙方的利益衝突日漸高漲,造成Schmidt因此常常不克參加董事會,那他還有成為董事的必要?如果Schmidt身為董事,卻不了解蘋果iPhone的營運資訊,不清楚這個為蘋果賺進大把鈔票的部門,那他如何扮演好董事的角色?如此一來,Schmidt在蘋果董事會,還有容身之處嗎?

其實,就算蘋果的對手支援Android平台,也不代表iPhone未來不會採用Android平台。蘋果的確是偏好推出結合自家軟體和硬體的產品。不過,只要有利可圖,蘋果執行長(CEO)Steve Jobs的身段其實也可以很柔軟。別忘了,他在1997年回鍋後,便請求宿敵微軟(Microsoft)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推出蘋果版的Office文書軟體。現在,消費者甚至還可以在麥金塔上,使用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如果Jobs過去願意拉下臉,和昔日的敵人合作,想必他未來應不至於和目前聲勢如日中天的親密戰友Google撕破臉。

布局電容式觸控面板 今年內見真章 友達、群創腳步快 近期�

布局電容式觸控面板 今年內見真章 友達、群創腳步快 近期�看好電容式觸控面板發展空間仍大,除電容控制IC業者及電阻式觸控面板積極推出產品外,包括TFT面板廠、彩色濾光片(CF)廠也擬由既有資源跨入產品整合,前者屬於既有的觸控面板供應商,產品推出較快,但市場依然尚未打開;面板廠及CF廠由於具有產品整合以及產線上優勢,2008年起供應量也將大幅增加,將有助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普及以及價格下降。
相對於電阻式觸控面板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近年來新投入開發觸控面板的廠商,幾乎都著眼在電容式技術,由於電容式技術在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目前真正量產的產品仍少,尺寸也僅限於4吋以下,加上價格依然維持在電阻式產品的1倍以上,因此新廠商投入的發展空間相對也較大。
其中,TFT LCD面板廠瞄準觸控界面與顯示面板整合的趨勢,許多一線大廠多年來一直鴨子滑水進行相關產品開發,除了較常見的外掛式產品外,內嵌式觸控面板也可望在2008年內面市,雖然外界一直對內嵌式產品的顯示品質抱持觀望態度,不過初步面市也有在消費市場試水溫的作用,未來觸控面板的發展是否逐步走向觸控、顯示整合的趨勢,將更加明朗。
由於外掛式產品相對較成熟,預期近幾年內電容式發展到普及階段,仍將以外掛式產品為主。其中,布局觸控面板產線腳步相當快的群創,預計近2個月內就會開始量產電容式觸控面板,其電容式與電阻式共用同一產線,該產線基板尺寸400mmx500mm,單月最高投片量為10萬片。
另外,包括友達旗下的達虹,和鑫以及買下和鑫2座CF廠的華映,也將投入電容式觸控面板產品。其中友達腳步最快,達虹也開發到接近成熟量產階段,只是友達一直著眼於內嵌式產品,其難度又較外掛式產品高,且需要與客戶有較長的合作導入期。

2008-05-08

蘋果3G iPhone引爆全球GPS晶片需求 GPS功能獲蘋果青睞 Apple Like商機成兵家必爭

蘋果3G iPhone引爆全球GPS晶片需求 GPS功能獲蘋果青睞 Apple Like商機成兵家必爭近期台廠代工鏈傳出蘋果(Apple)新版3G iPhone將正式搭載GPS功能消息,蘋果計劃整合集團軟體資源優勢,讓GPS功能應用更人性化,可望在全球手機市場掀起新一波GPS功能大戰,而諾基亞(Nokia)單挑蘋果的動作,亦將快速點燃全球GPS晶片市場需求,包括外商瑟孚(Sirf)、博通(Broadcom)及本土的聯發科,都將明顯受惠。



據台廠透露,蘋果新版3G iPhone將分別於6月及10月出貨,目前尚不確定6月所出貨3G iPhone是否來得及搭載GPS,但肯定的是,10月出貨的3G iPhone將會有GPS功能,至於後續聖誕節及2009年折疊型iPhone機種,均將搭載GPS功能。不過,目前台廠僅能看到手機原型,並不清楚蘋果在GPS功能上會採取何種應用創意。


廣告



晶片供應商紛表示,蘋果新版3G iPhone手機搭載GPS功能,勢必會刺激GPS相關晶片及產品市場需求大增,雖然蘋果iPhone手機年出貨量還不是太大,但在相關應用功能多是一時之選,蘋果幾乎等於潮流代名詞,2008年iPhone一旦出現GPS功能,將讓連續2年坐困晶片價格下滑逾70%的全球GPS晶片市場重現生機。



晶片業者表示,蘋果最新版3G iPhone大部分功能與2.5G版本相同,除3G晶片及GPS晶片外,其餘晶片應用大致多留在原位,而3G晶片目前初定將由原先2.5G晶片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奪標,至於GPS晶片則由Global Locate掄元(在2007年已被博通合併),因此,新版3G iPhone GPS晶片係由博通供應。




由於英飛凌當初定義自家3G手機晶片平台時,在GPS功能設計上是與Global Locate合作,因此,此次導入蘋果3G iPhone產品時,選擇已被博通合併的Global Locate GPS晶片,但未來英飛凌仍有可能更換GPS晶片合作廠商,或是自行去合併其他GPS晶片供應商,畢竟英飛凌與博通仍是競爭廠商。




晶片業者指出,蘋果為保護自家智財權,向來在晶片採購上採取百家爭鳴態度,以多指化觸控螢幕功能為例,iPhone寧可複雜化,一口氣採用德儀(TI)AD/DA、恩智浦(NXP)PWM IC及博通MCU等3顆晶片解決方案,因此,真要靠蘋果產品發大財,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過,業者看到的是後續Apple Like產品商機,只要蘋果一推出新產品,後續市場風行草偃的動作明顯,晶片供應商不用再多費功夫去跟客戶解釋如何應用這顆晶片創造商機,因為客戶自己會去買蘋果新產品來解體,而印在上頭的晶片後勢自然大發。

科技界大老重金投資WiMAX Sprint喜獲32億美元甘霖 

科技界大老重金投資WiMAX Sprint喜獲32億美元甘霖 據華爾街日報(WSJ)引述不具名人士消息,半導體、Internet、有線電視等產業龍頭,決定攜手跨足WiMAX無線上網商機,在通訊產業投下1顆震撼彈!包括英特爾(Intel)、Google、時代華納有線電視(Time Warner Cable)、Comcast、Bright House將組成聯盟,斥資32億美元投資Sprint Nextel及Clearwire的WiMAX合資事業。分析師估計,這宗橫跨異業結盟的WiMAX投資案,累計資金規模超過120億美元,部署進度將比AT&T、Verizon Wireless剛起步的LTE網路提早2年。


Sprint於美國時間7日正式對外發布,證實了WiMAX新公司的成立,未來將在那斯達克(NASDAQ)證交所發行新股,每股目標價訂在20美元。透過Sprint、Clearwire持有的無線頻段,待2010年底全美WiMAX網路部署完成後,可涵蓋1.2億~1.4億人口。


廣告



另據美聯社(AP)報導,Sprint旗下WiMAX部門XOHM將和Clearwire合併,而所成立的新公司統一採用Clearwire作為對外名稱,由Sprint取得多數股權,董事長由Clearwire創辦人Craig McCaw擔任。董事會成員共有13人,Sprint可取得7席,其他5大投資夥伴合計取得4席,Craig McCaw主導的私人投資公司Eagle River取得1席,新公司提名委員會可另外提名1獨立董事。


美國第3大行動通訊營運商 Sprint,近來本業營運不佳、用戶流失,和Celarwire合作布建行動WiMAX網路的計畫,2007年11月一度陷入僵局,雙方一度協議拆夥。由於Sprint已押寶WiMAX作為次世代行動寬頻布局,眼睜睜看著先前心血付諸東流實在不甘心,又苦無其他法寶和前2強AT&T、Verizon抗衡,新上任的執行長Dan Hesse只得到處動用人脈,尋覓外援。

到了3月中,這宗WiMAX投資案已具雛形,不過,正式拍板卻歷時2個月才告定案。目前確定入主的5大策略投資夥伴,有Comcast承諾的10.5億美元,英特爾10億美元,Google的5億美元,時代華納有線電視5.5億美元,及地方有線電視業者Bright House的1億美元。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Google和美國有線電視業者,在無線上網技術規格戰將取得更大發言權。Google有志發展Android平台手機商用市場,並擴大行動廣告市佔,而時代華納、Comcast寬頻上網業務近來飽受AT&T、Verizon蠶食,不敵其語音、數據、影像等手機Bundle服務,因此,2方加入WiMAX陣營都有各自的戰略考量。



英特爾支持WiMAX技術開發由來已久,對於網搜巨擘Google和有線電視龍頭業者的加入,自是狂喜不已。根據協議,英特爾將和其他硬體供應商合作,在內建Centrino 2處理器的NB與行動上網裝置中,嵌入WiMAX晶片,並搭配英特爾NB處理器行銷活動來促銷WiMAX服務。

原先Google和2大有線電視業者,對於是否投資WiMAX不無疑慮,但經過Comcast執行長Brian Roberts穿針引線,才慨然許諾,將WiMAX視為策略性成長契機。據了解,新公司已承諾在WiMAX行動網路中優先採用Google應用軟體,包括Google Maps for Mobile、Gmail、YouTube,換言之,WiMAX商用服務預設的搜尋頁面,絕對是Google。此外,新公司未來對用戶提供的WiMAX語音數據服務,都將支援Google的Android開放手機作業系統。



Sprint已經同意,讓2大有線電視業者以批發價取得WiMAX接取權限,再轉賣給消費者。在WiMAX全國網路竣工之前,此2大有線電視業者亦可使用Sprint現有3G無線網路,提供加值無線服務,擴大用戶群。

值得注意得是,透過投資新公司,Google和英特爾未來都有權和Sprint、Clearwire分別簽署3G及WiMAX批發經銷合約,但目前尚無此打算。



圖說:Sprint Nextel的北美WiMAX大計,一度面臨斷炊之虞,現在獲得英特爾、Google等5大金主解囊相助,成立WiMAX新公司,由Sprint取得多數股權,總算功德圓滿。此後Sprint執行長Dan Hesse將可專注解決其他難題,包括如何處置2005年收購的Nextel部門,並提振手機通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