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NewsDetail根據日經新聞社報導,英特爾及KDDI合資的WBP及Willcom獲得日本總務省推薦,近期可望取得WiMAX執照,市場研究員認為,日本釋照確定後,明年可望展開測試及採購計畫,投資金額將超越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WiMAX投資市場。
日本總務省今年5月宣布將釋出二張WiMAX執照,吸引日本行動、固網、PHS電信業者NTT DoCoMo、KDDI、SoftBank Mobile、Acca、Willcom搶進,各業者也進行合縱連橫。
市場研究員認為,未來不管哪個業者獲得WiMAX執照,日系WiMAX設備廠獲得採購訂單機會大於其他國際設備廠,台灣廠商要搶得日本WiMAX商機得要搶先綁樁,除與日系WiMAX設備廠接觸外,也應與營運商建立關係。
目前日本WiMAX設備商以NEC動作最為積極,已在台灣成立WiMAX測試中心、更計畫投資10 億元成立WiMAX研發中心,日立則與奧維通一起開發WiMAX基地台,住友也搶進WiMAX基地台產品,富士通則投入晶片開發,與資策會合資成立研發中心,開發WiMAX晶片。
台灣廠商中以智邦與奧維通合資成立的鈺程科技與NEC關係最好,日前NEC取得大同M台灣計畫採購單,其中CPE就是由鈺程負責代工,此位更有機會靠奧維通關係與日立搭上線,鈺程搶進日本WiMAX商機機會不小。
合勤已在日本設立子公司,將由子公司積極與當地業者接觸。正文的WiMAX產品鎖定全球市場,預計搭配國際電信設備業者一起搶進日本市場。
WBP主要股東KDDI是日本第二大行動電信業者,採用CDMA2000網路,用戶數2,900萬戶,Willcom則為PHS業者,用戶數約460萬戶。根據報導指出,WBP及Willcom獲得推薦後,有機會取得WiMAX執照。
雖然此消息尚未獲得日本官方證實,不過市場研究員認為,日本WiMAX執照底定後,明年起將積極加入測試及採購計畫,日前ACCA曾宣布若獲得WiMAX執照,將投入17億美元,SoftBank則將投入20億美元資金,雖兩家業者均未獲得推薦,但依此投資計畫推估日本WiMAX網路布建投入資金約為20 到30億美元之間,可望超越台灣10億美元投資金額,成為僅次於美國Sprint Nextel的第二大投資案。
2007-12-24
觸控技術 縱橫3C
IndustryNewsDetail採觸控技術之手機早已存在多年,不僅是在一般功能性手機或智慧型PDA手機上,觸控手機在過去幾年間並未獲得消費者特別之重視,2006年採觸控螢幕之手機普及率僅占全年出貨量之2%。
然而在Apple iPhone推出後,包括手機廠商、觸控廠商在內,許多人訝異原來觸控技術可以帶來如此直覺化之人機介面應用。即使iPhone採用劃時代的多點觸控技術,並以手指取代觸控筆,但在單點觸控領域上,iPhone仍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2007年在iPhone的帶領下,預計未來採觸控技術之手機將較過去大幅成長,相同的,許多應用也將觸控化。
音樂播放…直覺選曲
觸控螢幕早已應用在各種不同功能之手持裝置上,在手機整合趨勢下,這些功能未來都將成為手機之標準功能,因此在預測未來手機可能之觸控應用上,可藉由分析現有觸控產品應用實例來進行。以下列出各種不同觸控產品之應用。
音樂播放應用上,包括透過觸控螢幕直覺地操作曲目選取、音量調整等功能。電子字典應用則可用在觸控螢幕上手寫不認識的單字,不論各國語言,即可透過辨識軟體即時翻譯為所需語言,可克服過去電子字典機必須配備大型鍵盤之缺點。
GPS導航…拖拉地圖
GPS導航應用可透過觸控螢幕能簡單的拖拉電子地圖,設定起始點與目的地,亦可以多點觸控方式放大縮小地圖。在數位相機則可運用觸控面板,照相手機能夠更簡易地控制照相參數,並以拖拉方式檢視相片、放大縮小,或在照片上塗鴉留言等。
電子書部分可利用觸控筆在閱讀中的電子書上標記重點、寫評語、圈記等。 遊戲方面則運用觸控螢幕,實現許多過去按鍵式所無法進行的遊戲。另外手機瀏覽Web可透過兩種模式,一種是瀏覽手機專用Web,這種網站已針對小螢幕進行版面的最佳化,瀏覽時僅需上下捲動即可。另一種為瀏覽原始PC用網站,此時手機螢幕過小,因此會產生如放大縮小頁面、上下左右橫向捲動等更複雜操作。
這些應用所需的觸控操作模式可簡單歸納為幾種模式,包括點觸控可視為過去按鍵的取代,由於觸控螢幕可以隨時改變顯示內容,因此按鍵意義與大小、形狀等都能因狀況而變。能在需要時才出現,避免消費者面對過多按鍵時,造成疑惑,可有效降低學習難度。
單點拖拉式觸控是一種向量操作模式,應用在如音量調整、移動地圖、畫重點標記線,若加上拖拉的速度,則可創造出如丟棄照片的操作效果。單點拖拉式觸控可透過各種手勢(Gesture)設計,達成更複雜之操作,如順時針劃圈、上右、左下、右左右等,此手勢應用常出現在PC之網路瀏覽器上。
電子字典…手寫單字
至於多點觸控為2006年甫出現的新技術,目前應用於消費性電子僅Apple iPhone一款。多點觸控可透過兩點以上之觸擊並拖拉,可以產生放大縮小等直覺化操作,未來更可能延伸出如單奏鋼琴、撥弄琴弦等虛擬應用。在iPhone中之多點觸控模式,多半亦可透過單點觸控及拖拉方式取代。
文字辨識可視為單點拖拉式觸控之延伸,差異僅在於文字辨識需具備較高之觸控解析度及觸控筆,手指因指觸面積太大,不適合在手機等小面板上。
根據前述之各種觸控情境及歸納出之操作模式,可以簡單描繪出觸控技術供應商在未來觸控手機上所需發展之方向。首先,在單點觸控方面,為了取代傳統按鍵式輸入模式,必須具備某種程度之按鍵回饋機制,例如反白顯示、裝置震動、聲音等。
且若設計上是以手指為觸控物,則按鍵面積必須大於手指頭平均大小,以避免使用者無法準確點到正確按鈕,或甚至誤觸其他按鈕。高度靈敏度則可避免使用者疑惑未按下按鍵而用力按壓,造成觸控面板損壞。過去許多觸控產品受限於晶片處理速度慢,造成觸控反應遲緩,影響操作流暢度。在許多消費者調查顯示,反應時間為觸控產品最重要之影響因素。
觸控模式方面,多點觸控操作在許多情況下,其實可以透過單點觸控完成。雖然多點觸控可以更直覺地處理如放大縮小等操作,但由於現階段多點觸控技術層次與成本較單點觸控高出許多,因此多點觸控之需求並未如單點觸控之強烈。
最後,在一般需求方面,觸控面板普遍無法承受衝擊、顯示面板過於耗電、操作介面不夠人性化、指紋殘留嚴重等,都是目前觸控產品常見的缺點。雖然這些缺點可能影響觸控手機之消費者購買意願,但總體而言,觸控設計仍能帶給使用者更大範圍之顯示面積、更有彈性之操作介面、更直覺化多樣化之操作體驗,這些特點能將產品從基本的滿足需求,提升到質感價值層次,對於中高階產品具有顯著之價值提升作用。
然而在Apple iPhone推出後,包括手機廠商、觸控廠商在內,許多人訝異原來觸控技術可以帶來如此直覺化之人機介面應用。即使iPhone採用劃時代的多點觸控技術,並以手指取代觸控筆,但在單點觸控領域上,iPhone仍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2007年在iPhone的帶領下,預計未來採觸控技術之手機將較過去大幅成長,相同的,許多應用也將觸控化。
音樂播放…直覺選曲
觸控螢幕早已應用在各種不同功能之手持裝置上,在手機整合趨勢下,這些功能未來都將成為手機之標準功能,因此在預測未來手機可能之觸控應用上,可藉由分析現有觸控產品應用實例來進行。以下列出各種不同觸控產品之應用。
音樂播放應用上,包括透過觸控螢幕直覺地操作曲目選取、音量調整等功能。電子字典應用則可用在觸控螢幕上手寫不認識的單字,不論各國語言,即可透過辨識軟體即時翻譯為所需語言,可克服過去電子字典機必須配備大型鍵盤之缺點。
GPS導航…拖拉地圖
GPS導航應用可透過觸控螢幕能簡單的拖拉電子地圖,設定起始點與目的地,亦可以多點觸控方式放大縮小地圖。在數位相機則可運用觸控面板,照相手機能夠更簡易地控制照相參數,並以拖拉方式檢視相片、放大縮小,或在照片上塗鴉留言等。
電子書部分可利用觸控筆在閱讀中的電子書上標記重點、寫評語、圈記等。 遊戲方面則運用觸控螢幕,實現許多過去按鍵式所無法進行的遊戲。另外手機瀏覽Web可透過兩種模式,一種是瀏覽手機專用Web,這種網站已針對小螢幕進行版面的最佳化,瀏覽時僅需上下捲動即可。另一種為瀏覽原始PC用網站,此時手機螢幕過小,因此會產生如放大縮小頁面、上下左右橫向捲動等更複雜操作。
這些應用所需的觸控操作模式可簡單歸納為幾種模式,包括點觸控可視為過去按鍵的取代,由於觸控螢幕可以隨時改變顯示內容,因此按鍵意義與大小、形狀等都能因狀況而變。能在需要時才出現,避免消費者面對過多按鍵時,造成疑惑,可有效降低學習難度。
單點拖拉式觸控是一種向量操作模式,應用在如音量調整、移動地圖、畫重點標記線,若加上拖拉的速度,則可創造出如丟棄照片的操作效果。單點拖拉式觸控可透過各種手勢(Gesture)設計,達成更複雜之操作,如順時針劃圈、上右、左下、右左右等,此手勢應用常出現在PC之網路瀏覽器上。
電子字典…手寫單字
至於多點觸控為2006年甫出現的新技術,目前應用於消費性電子僅Apple iPhone一款。多點觸控可透過兩點以上之觸擊並拖拉,可以產生放大縮小等直覺化操作,未來更可能延伸出如單奏鋼琴、撥弄琴弦等虛擬應用。在iPhone中之多點觸控模式,多半亦可透過單點觸控及拖拉方式取代。
文字辨識可視為單點拖拉式觸控之延伸,差異僅在於文字辨識需具備較高之觸控解析度及觸控筆,手指因指觸面積太大,不適合在手機等小面板上。
根據前述之各種觸控情境及歸納出之操作模式,可以簡單描繪出觸控技術供應商在未來觸控手機上所需發展之方向。首先,在單點觸控方面,為了取代傳統按鍵式輸入模式,必須具備某種程度之按鍵回饋機制,例如反白顯示、裝置震動、聲音等。
且若設計上是以手指為觸控物,則按鍵面積必須大於手指頭平均大小,以避免使用者無法準確點到正確按鈕,或甚至誤觸其他按鈕。高度靈敏度則可避免使用者疑惑未按下按鍵而用力按壓,造成觸控面板損壞。過去許多觸控產品受限於晶片處理速度慢,造成觸控反應遲緩,影響操作流暢度。在許多消費者調查顯示,反應時間為觸控產品最重要之影響因素。
觸控模式方面,多點觸控操作在許多情況下,其實可以透過單點觸控完成。雖然多點觸控可以更直覺地處理如放大縮小等操作,但由於現階段多點觸控技術層次與成本較單點觸控高出許多,因此多點觸控之需求並未如單點觸控之強烈。
最後,在一般需求方面,觸控面板普遍無法承受衝擊、顯示面板過於耗電、操作介面不夠人性化、指紋殘留嚴重等,都是目前觸控產品常見的缺點。雖然這些缺點可能影響觸控手機之消費者購買意願,但總體而言,觸控設計仍能帶給使用者更大範圍之顯示面積、更有彈性之操作介面、更直覺化多樣化之操作體驗,這些特點能將產品從基本的滿足需求,提升到質感價值層次,對於中高階產品具有顯著之價值提升作用。
2007-12-21
華碩Eee PC年底前銷量近35萬台 高於外界預期
華碩Eee PC年底前銷量近35萬台 高於外界預期華碩(Asus)提升品牌價值路線,展開連串策略聯盟,20日與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共同捐贈1,000台Eee PC予全台各地偏遠地區學校,至今華碩Eee PC總出貨量已接近35萬台,緊接2008年第1季全球標案訂單將出動,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出,Eee PC為華碩品牌「另外的轉機」,將持續做為M型社會數位產品的主動領導者,任何Easy的數位產品都有推出可能。
施崇棠慣用的獅爪手勢伸向前方,強調M型化社會的未來,華碩永遠都要作主動的領導者,而這樣的概念不只在Eee PC,也有其它全方位的產品研發,任何Easy(簡易)使用的數位產品都有推出的可能。
廣告
對於未來經濟的看法,施崇棠認為總體經濟難以預估,但華碩會比較往相同產業界的競爭況狀往前衝刺,堅持在品牌市場成長率維持到最高,短時間內希望筆記型電腦(NB)品牌能前進到全球前5大、甚至是前3大,但華碩品牌產品不靠價格血搏,而是創新價值。
另外,大陸勞工合同法2008年1月準備上路,針對製造導向的和碩聯合與永碩聯合的人力成本壓力,施崇棠則認為,這些挑戰是可以預期的事,正審慎評估前進越南、甚至其它像墨西哥、南美等地區建廠的可行性,現在遲未決定的最大原因,就怕投資下去,很快又有變化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Eee PC銷售未滿1季時間,出貨數量已倍數激增,下週將是歐美聖誕節消費買氣最旺時間,華碩表示,Eee PC在全美5大城市的出貨量已達總Eee PC的15%,目前全球出貨量接近35萬台,已經打破投顧法人界所預估的30萬台業績。
此外,Eee PC擴張全球賣場的計劃也將在2008年1月起動,除了美國最大3C電子賣場BestBuy開始銷售外,日本也將上市。
這次華碩與中華電信的聯手贊助台灣偏遠教育學校,提供1,000台搭載4GB硬體、未正式零售上市的Windows版本平台,內容包含即時通訊MSN、Outlook、精簡版的Excel、Word、以及PowerPoint等文書軟體。
華碩行銷總監韓德行指出,與中華電信的贊助範圍以國中教育體系為主,而華碩更投入台灣微軟的鳳凰計劃,提升更多婦女、偏遠地區民眾瞭解如何使用電腦,改善台灣地區數位落差。
施崇棠慣用的獅爪手勢伸向前方,強調M型化社會的未來,華碩永遠都要作主動的領導者,而這樣的概念不只在Eee PC,也有其它全方位的產品研發,任何Easy(簡易)使用的數位產品都有推出的可能。
廣告
對於未來經濟的看法,施崇棠認為總體經濟難以預估,但華碩會比較往相同產業界的競爭況狀往前衝刺,堅持在品牌市場成長率維持到最高,短時間內希望筆記型電腦(NB)品牌能前進到全球前5大、甚至是前3大,但華碩品牌產品不靠價格血搏,而是創新價值。
另外,大陸勞工合同法2008年1月準備上路,針對製造導向的和碩聯合與永碩聯合的人力成本壓力,施崇棠則認為,這些挑戰是可以預期的事,正審慎評估前進越南、甚至其它像墨西哥、南美等地區建廠的可行性,現在遲未決定的最大原因,就怕投資下去,很快又有變化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Eee PC銷售未滿1季時間,出貨數量已倍數激增,下週將是歐美聖誕節消費買氣最旺時間,華碩表示,Eee PC在全美5大城市的出貨量已達總Eee PC的15%,目前全球出貨量接近35萬台,已經打破投顧法人界所預估的30萬台業績。
此外,Eee PC擴張全球賣場的計劃也將在2008年1月起動,除了美國最大3C電子賣場BestBuy開始銷售外,日本也將上市。
這次華碩與中華電信的聯手贊助台灣偏遠教育學校,提供1,000台搭載4GB硬體、未正式零售上市的Windows版本平台,內容包含即時通訊MSN、Outlook、精簡版的Excel、Word、以及PowerPoint等文書軟體。
華碩行銷總監韓德行指出,與中華電信的贊助範圍以國中教育體系為主,而華碩更投入台灣微軟的鳳凰計劃,提升更多婦女、偏遠地區民眾瞭解如何使用電腦,改善台灣地區數位落差。
智慧型手機位居數位匯流核心裝置 台廠機會與挑戰兼具
智慧型手機位居數位匯流核心裝置 台廠機會與挑戰兼具
假如要票選2007年行動產業的最佳主角,恐怕非蘋果(Apple)莫屬。從年初與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同時間發表iPhone開始,有關蘋果或iPhone的消息,迅速在全球各大媒體蔓延開來,即使在6月底產品上市後,蘋果一舉一動仍舊吸引眾人目光,iPhone何時在歐洲上市、上市後銷售成績如何等。在2007年之前,蘋果從未推出過手機,iPhone為其推出的第1款手機,卻創造出行動產業最大的話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全球手機龍頭業者諾基亞(Nokia),2007年也做出相當重大的決定,除自2008年開始,組織大幅調整,並以「Device」與「Service」作為財務報表的營收項目外,更重要的是宣示成為1家網路公司(Internet Company),不再只是手機業者。
廣告
至於Google,則是在2007年結束前,為行動產業創造新話題。除與30多家業者合作,宣布成立Open Handset Alliance,跨入手機作業系統平台Android的提供,尤有甚者,更表態投入美國700MHz頻譜競標行列,對電信業務興致昂昂。
蘋果、諾基亞、Google這3家完全不同領域的業者,卻在2007年開始,互相跨入對方原本經營的領域,讓過去幾年談論多時的「數位匯流」概念,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科技名詞,不僅如此,在通訊網路技術匯流之前,營運模式的匯流可能搶先一步實現,帶來新的產業競爭風貌。
由這些公司的舉動,台廠所取得的商機,看似僅扮演零組件供應、或是產品組裝的角色,完全無主導地位。但從過去2年手機產業發展來看,前5大業者排名已歷經2 次洗牌,從更長久的時間來看,豈沒有豬羊變色的可能?假如數位匯流真的提供顛覆產業的機會,台灣有何機會從這股潮流中取得一席之地,進而擺脫過去產業發展宿命?
智慧型手機為數位匯流中最重要的裝置
所謂「數位匯流」定義,指的是相同服務(如語音、影視或數據服務),可透過不同網路(如固網、Cellular、WLAN、WiMAX等),傳送至用戶端;另一方面也可定義成,透過同一個終端裝置,可接收到多種服務。
從定義來看,數位匯流涵蓋範圍相當大,且並非單指行動通訊技術,尚包括固網及其他無線通訊技術。由於數位匯流趨勢下,必須滿足使用者從家庭、工作、以及在家庭與工作場所間移動的需求。以手機不但在全球行動用戶成長快速、且憑藉其可攜特性,比其他裝置,更能滿足數位匯流的趨勢。諾基亞提出「Personal Mobile Gateway」角色的概念,手機可作為與其他IP網路介接的裝置,使用者可藉此連上Internet;另一方面,當未來手機加裝感測器後,更可充作使用者週遭環境資訊收集器。一旦手機實現這些功能,將跳脫原本語音溝通應用。特別是強調多功能、連網的智慧型手機,隨著手機業者與電信業者對其期待更高的情況下,更將成為數位匯流下,最重要的裝置。
根據DIGITIMES預測,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2010年約有近3億支的規模,佔整體手機市場的20%左右。更有人提出,未來的手機都將是智慧型手機。我們可從蘋果與Google積極搶進手機市場看出,所訴求者皆迥異於既有手機業者強調的重點,反而是強調連網能力,且希望集結程式開發者開發出多樣的應用程式,以供用戶使用。
台廠發展智慧型手機已具基礎 形成平台推動將更具力量
假如以產品區分,台廠手機出貨以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為大宗,且幾乎都是以代工型態經營,來自前5大手機品牌業者訂單,為支撐過去幾年出貨量成長的重要力量。但相對於PC產業,國際手機大廠皆保有自有產能,委外生產比例有一定限制,現僅摩托羅拉與索尼愛立信釋單較為積極,再加上能夠承接到大廠訂單者,僅有2~3家台廠,對其他業者而言,若欲在手機產業爭得一席之地,勢必得轉進其他產品。
台廠投入智慧型手機並非近幾年才開始,只不過早期各家業者對智慧型手機定位於利基產品,多抱持姑且一試心態,直到宏達電創下亮麗營運佳績,且順利自代工模式轉為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不僅躍升為明星產品,同時也吸引許多公司將資源轉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也冒出許多新業者瞄準此領域來勢洶洶。
雖在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平台選擇上,台廠重押微軟Windows Mobile,但歷經這幾年耕耘,以及台廠原本在資訊產業與微軟平台的緊密合作,的確已造就出台廠在Windows Mobile平台的全球主導地位,我們可從手機大廠索尼愛立信欲跨入Windows Mobile平台,也需藉助宏達電之力,看出台廠在此領域的優勢。
就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言,2006年諾基亞以近35%市佔率居首,但排名第2以後的業者,其市佔率皆在8%以下,換言之,智慧型手機正處於產業萌芽階段,不僅整體市場規模成長快速,廠商間競爭態勢亦尚未塵埃落定,台廠不論從代工或自有品牌切入,機會將遠比既有手機市場來得大。
另一方面,從掌握行動服務「最後一哩」的電信業者來看,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其推升數據服務用量最為匹配,不僅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採用更趨積極,且有重量級業者如Vodafone、NTT DoCoMo等,皆表態支持Windows Mobile,為台廠增添不少機會。
事實上,進入數位匯流時代,原本由行動電信業者嚴密掌控的市場將逐漸鬆動,行動服務市場吸引包括固網業者、Cable服務業者、無線寬頻服務業者、 Internet業者所覬覦。對台廠發展智慧型手機而言,從既有手機領域出發,不僅客戶對象有限,同時也遭逢相當多的競爭者,但若將客戶定義放大到有心跨入行動服務領域者,市場舞台將隨之變大。
若單就手機這項產品來討論,市場想像空間不大,且似乎已被前5大品牌業者所盤據,但隨著不同於行動電信業者的服務商加入戰場,產品定義必須擴大到各類可攜式裝置,而以智慧型手機目前發展態勢,將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不過,藉由智慧型手機競逐數位匯流所產生的市場機會,假如仍以開發單一硬體裝置的思維進行,手機只不過是另一個具有市場成長潛力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競爭強度十足,直接是產品規格與造型之間較勁,一旦產品步入成熟階段,又得走上價格競爭之途。
假如能從行動平台角度切入,手機不單只是手機,還必須將電信業者、軟體業者、應用與內容業者、晶片業者、零組件業者一併考量。若以推動手機電視服務為例,在產品設計上,從晶片採用、螢幕規格、附加記憶體的需求、外觀設計是否符合操作便利性等,必須一併考量,相關零組件業者最好能與手機製造商密切合作。而在電視服務方面,播放軟體與媒體平台的選擇、版權管理技術、內容來源等,亦需將整個環節串連起來。
從廠商角度來看,完全整合供應鏈上的所有業者於單一集團旗下有其難度,但若透過與相關業者合作方式,形成聯盟方式,以應用服務為主訴求來帶動硬體銷售,始能擺脫單純以硬體的競爭。
不整併 台廠實力將原地踏步
雖然智慧型手機在數位匯流時代中如此看好,且看似對台廠有不少機會,但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似乎只看到宏達電一枝獨秀,即使未來真的進入數位匯流時代,台廠情勢會有所變化嗎?
從全球行動產業既有局勢來看,電信業者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多數情況下,手機大廠還需向其低頭。唯有出現3個特例,目前銷售出最多智慧型手機的諾基亞,基本上是將智慧型手機當成一般功能手機,運用機海戰術及穩定的手機品質,贏得消費者,讓電信業者必須買單。
其次則是以企業用途為主的BlackBerry,藉由其獨特的企業應用,讓多數電信業者主動導入其產品與解決方案。最後則是蘋果的iPhone,挾其產品的獨特設計、創新操作介面,主導消費性智慧型手機市場走向,讓電信業者也不得不向他低頭。
而台廠呢?台廠最大問題點在於資源分散,大家都在競逐有限的人才或客戶。以智慧型手機而言,台廠投入開發約在10家以上,但人才供應卻持續短缺,稍有經驗的團隊,往往在業者競爭挖角下跳槽,薪水增加,但產品開發實力卻不見得同步提升,甚至於發生客戶隨著團隊而轉檯,手機客戶也樂於利用廠商間的矛盾,獲取最大利益,但卻苦了台廠,一方流失人才,另一方則得靠流血競爭取得訂單。
資源分散、過度競爭的結果,造成各家台廠所累積的人才資源不夠紮實。為爭取客戶,只能以滿足客戶需求而疲於奔命,無法好好思考用完整架構來開發產品。因此,台廠在產品供應上,無法像諾基亞一樣,涵蓋高、中、低階,至於產品特色,大多只能緊跟著全球潮流,更不用說會出現如同iPhone或Blackberry等具重要影響力的產品。
跨入數位匯流時代,台廠若欲翻身,或至少擠入領先群,勢必得在關鍵技術有所卡位。過去在行動通訊技術發展,台廠只能扮演追隨者角色,由於無法掌握關鍵智財權,台廠必須背負高權利金。若無法在下世代通訊技術提早布局,恐怕還是落入與現在相同的結局。但技術實力提升的前提,台廠如何透過整併方式壯大規模,將是產業界發展必須思考的議題。
假如要票選2007年行動產業的最佳主角,恐怕非蘋果(Apple)莫屬。從年初與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同時間發表iPhone開始,有關蘋果或iPhone的消息,迅速在全球各大媒體蔓延開來,即使在6月底產品上市後,蘋果一舉一動仍舊吸引眾人目光,iPhone何時在歐洲上市、上市後銷售成績如何等。在2007年之前,蘋果從未推出過手機,iPhone為其推出的第1款手機,卻創造出行動產業最大的話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全球手機龍頭業者諾基亞(Nokia),2007年也做出相當重大的決定,除自2008年開始,組織大幅調整,並以「Device」與「Service」作為財務報表的營收項目外,更重要的是宣示成為1家網路公司(Internet Company),不再只是手機業者。
廣告
至於Google,則是在2007年結束前,為行動產業創造新話題。除與30多家業者合作,宣布成立Open Handset Alliance,跨入手機作業系統平台Android的提供,尤有甚者,更表態投入美國700MHz頻譜競標行列,對電信業務興致昂昂。
蘋果、諾基亞、Google這3家完全不同領域的業者,卻在2007年開始,互相跨入對方原本經營的領域,讓過去幾年談論多時的「數位匯流」概念,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科技名詞,不僅如此,在通訊網路技術匯流之前,營運模式的匯流可能搶先一步實現,帶來新的產業競爭風貌。
由這些公司的舉動,台廠所取得的商機,看似僅扮演零組件供應、或是產品組裝的角色,完全無主導地位。但從過去2年手機產業發展來看,前5大業者排名已歷經2 次洗牌,從更長久的時間來看,豈沒有豬羊變色的可能?假如數位匯流真的提供顛覆產業的機會,台灣有何機會從這股潮流中取得一席之地,進而擺脫過去產業發展宿命?
智慧型手機為數位匯流中最重要的裝置
所謂「數位匯流」定義,指的是相同服務(如語音、影視或數據服務),可透過不同網路(如固網、Cellular、WLAN、WiMAX等),傳送至用戶端;另一方面也可定義成,透過同一個終端裝置,可接收到多種服務。
從定義來看,數位匯流涵蓋範圍相當大,且並非單指行動通訊技術,尚包括固網及其他無線通訊技術。由於數位匯流趨勢下,必須滿足使用者從家庭、工作、以及在家庭與工作場所間移動的需求。以手機不但在全球行動用戶成長快速、且憑藉其可攜特性,比其他裝置,更能滿足數位匯流的趨勢。諾基亞提出「Personal Mobile Gateway」角色的概念,手機可作為與其他IP網路介接的裝置,使用者可藉此連上Internet;另一方面,當未來手機加裝感測器後,更可充作使用者週遭環境資訊收集器。一旦手機實現這些功能,將跳脫原本語音溝通應用。特別是強調多功能、連網的智慧型手機,隨著手機業者與電信業者對其期待更高的情況下,更將成為數位匯流下,最重要的裝置。
根據DIGITIMES預測,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2010年約有近3億支的規模,佔整體手機市場的20%左右。更有人提出,未來的手機都將是智慧型手機。我們可從蘋果與Google積極搶進手機市場看出,所訴求者皆迥異於既有手機業者強調的重點,反而是強調連網能力,且希望集結程式開發者開發出多樣的應用程式,以供用戶使用。
台廠發展智慧型手機已具基礎 形成平台推動將更具力量
假如以產品區分,台廠手機出貨以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為大宗,且幾乎都是以代工型態經營,來自前5大手機品牌業者訂單,為支撐過去幾年出貨量成長的重要力量。但相對於PC產業,國際手機大廠皆保有自有產能,委外生產比例有一定限制,現僅摩托羅拉與索尼愛立信釋單較為積極,再加上能夠承接到大廠訂單者,僅有2~3家台廠,對其他業者而言,若欲在手機產業爭得一席之地,勢必得轉進其他產品。
台廠投入智慧型手機並非近幾年才開始,只不過早期各家業者對智慧型手機定位於利基產品,多抱持姑且一試心態,直到宏達電創下亮麗營運佳績,且順利自代工模式轉為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不僅躍升為明星產品,同時也吸引許多公司將資源轉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也冒出許多新業者瞄準此領域來勢洶洶。
雖在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平台選擇上,台廠重押微軟Windows Mobile,但歷經這幾年耕耘,以及台廠原本在資訊產業與微軟平台的緊密合作,的確已造就出台廠在Windows Mobile平台的全球主導地位,我們可從手機大廠索尼愛立信欲跨入Windows Mobile平台,也需藉助宏達電之力,看出台廠在此領域的優勢。
就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言,2006年諾基亞以近35%市佔率居首,但排名第2以後的業者,其市佔率皆在8%以下,換言之,智慧型手機正處於產業萌芽階段,不僅整體市場規模成長快速,廠商間競爭態勢亦尚未塵埃落定,台廠不論從代工或自有品牌切入,機會將遠比既有手機市場來得大。
另一方面,從掌握行動服務「最後一哩」的電信業者來看,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其推升數據服務用量最為匹配,不僅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採用更趨積極,且有重量級業者如Vodafone、NTT DoCoMo等,皆表態支持Windows Mobile,為台廠增添不少機會。
事實上,進入數位匯流時代,原本由行動電信業者嚴密掌控的市場將逐漸鬆動,行動服務市場吸引包括固網業者、Cable服務業者、無線寬頻服務業者、 Internet業者所覬覦。對台廠發展智慧型手機而言,從既有手機領域出發,不僅客戶對象有限,同時也遭逢相當多的競爭者,但若將客戶定義放大到有心跨入行動服務領域者,市場舞台將隨之變大。
若單就手機這項產品來討論,市場想像空間不大,且似乎已被前5大品牌業者所盤據,但隨著不同於行動電信業者的服務商加入戰場,產品定義必須擴大到各類可攜式裝置,而以智慧型手機目前發展態勢,將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不過,藉由智慧型手機競逐數位匯流所產生的市場機會,假如仍以開發單一硬體裝置的思維進行,手機只不過是另一個具有市場成長潛力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競爭強度十足,直接是產品規格與造型之間較勁,一旦產品步入成熟階段,又得走上價格競爭之途。
假如能從行動平台角度切入,手機不單只是手機,還必須將電信業者、軟體業者、應用與內容業者、晶片業者、零組件業者一併考量。若以推動手機電視服務為例,在產品設計上,從晶片採用、螢幕規格、附加記憶體的需求、外觀設計是否符合操作便利性等,必須一併考量,相關零組件業者最好能與手機製造商密切合作。而在電視服務方面,播放軟體與媒體平台的選擇、版權管理技術、內容來源等,亦需將整個環節串連起來。
從廠商角度來看,完全整合供應鏈上的所有業者於單一集團旗下有其難度,但若透過與相關業者合作方式,形成聯盟方式,以應用服務為主訴求來帶動硬體銷售,始能擺脫單純以硬體的競爭。
不整併 台廠實力將原地踏步
雖然智慧型手機在數位匯流時代中如此看好,且看似對台廠有不少機會,但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似乎只看到宏達電一枝獨秀,即使未來真的進入數位匯流時代,台廠情勢會有所變化嗎?
從全球行動產業既有局勢來看,電信業者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多數情況下,手機大廠還需向其低頭。唯有出現3個特例,目前銷售出最多智慧型手機的諾基亞,基本上是將智慧型手機當成一般功能手機,運用機海戰術及穩定的手機品質,贏得消費者,讓電信業者必須買單。
其次則是以企業用途為主的BlackBerry,藉由其獨特的企業應用,讓多數電信業者主動導入其產品與解決方案。最後則是蘋果的iPhone,挾其產品的獨特設計、創新操作介面,主導消費性智慧型手機市場走向,讓電信業者也不得不向他低頭。
而台廠呢?台廠最大問題點在於資源分散,大家都在競逐有限的人才或客戶。以智慧型手機而言,台廠投入開發約在10家以上,但人才供應卻持續短缺,稍有經驗的團隊,往往在業者競爭挖角下跳槽,薪水增加,但產品開發實力卻不見得同步提升,甚至於發生客戶隨著團隊而轉檯,手機客戶也樂於利用廠商間的矛盾,獲取最大利益,但卻苦了台廠,一方流失人才,另一方則得靠流血競爭取得訂單。
資源分散、過度競爭的結果,造成各家台廠所累積的人才資源不夠紮實。為爭取客戶,只能以滿足客戶需求而疲於奔命,無法好好思考用完整架構來開發產品。因此,台廠在產品供應上,無法像諾基亞一樣,涵蓋高、中、低階,至於產品特色,大多只能緊跟著全球潮流,更不用說會出現如同iPhone或Blackberry等具重要影響力的產品。
跨入數位匯流時代,台廠若欲翻身,或至少擠入領先群,勢必得在關鍵技術有所卡位。過去在行動通訊技術發展,台廠只能扮演追隨者角色,由於無法掌握關鍵智財權,台廠必須背負高權利金。若無法在下世代通訊技術提早布局,恐怕還是落入與現在相同的結局。但技術實力提升的前提,台廠如何透過整併方式壯大規模,將是產業界發展必須思考的議題。
2007-12-20
縱橫集-打通國際市場業務的任督二脈!
縱橫集-打通國際市場業務的任督二脈!
幾年前,我去杜拜參展,正好遇上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廠商,在他鄉遇故知的閒聊中,我問他去過全世界哪幾個國家,原本以為他會扳著手指頭數出他去過的國家有哪幾個,但這位老兄非常幽默的回了我一句:「你應該問我有哪幾個國家沒去過!」。
別以為這只是少數特例的故事,因為,提著一只007皮箱走天下的台灣生意人,早在30年前就已活躍在全世界各個市場的角落。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L. 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1書,寫出近10年來因為資訊科技帶動的全球化深層革命趨勢,一時之間,讓所有身處趨勢浪潮中而不自覺的人們突然驚醒,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
洛陽紙貴,或可形容這本書在全世界造成的震撼,對於從事拓展國際市場業務20年的我而言,比任何人都希望世界「真的」是平的,因為若如書中所提到的概念,只要有競爭力、有企圖心,小蝦米一樣可以與大鯨魚平起平坐,因為世界是平的,單槍匹馬的個體戶不用出門,也能夠與上萬人的大企業搶生意、拼訂單。
在【世界是平的】1書中,台灣龐大的IT產品生產製造艦隊,改變了全球IT資訊產業的輪廓,身處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參與【世界是平的】模型的演化成形。但是,世界何其大,對於看似有形卻是無際的國際市場,台灣廠商卻始終是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也許想問:世界若是平的,生意為何還是很難做?又或者是,一年的飛行哩程可以環繞地球一圈,但為何生意還是做不大?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世界不是那麼平!
過去30年,有許多台灣人或是台灣公司在全世界各地到處去做生意,就如同我在杜拜遇到的那位台灣老鄉一樣,去過的國家絕對不是扳著指頭就數得完的,而這樣的模式,也的確讓許多台灣公司做到不少生意。
但就如同【世界是平的】書中所提到的,過去要繞著地球跑才能做到的生意,現在卻因為資訊科技的發達演進,想要買產品的客人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想買的貨品資訊,有產品要賣的人,也可以透過網站展示行銷商品,網路平台應用的發達,讓買賣雙方都能夠突破過去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的瓶頸,讓供需雙方的交易行為能夠透過對稱的資訊流而順利進行。以資訊流的角度來看,世界真的比以前平多了。
由於如此,很多人認為只要產品夠好,只要架一個網站、提供完整資訊及交易平台,客人就會自己找上門,就像是近來在台灣熱烈播出的雅虎奇摩關鍵字CF廣告一樣,廣告片中的老闆閒閒地坐在空盪盪的店裏,但在Cyber World中,客人卻已是蜂擁而至,這絕對是所有廠商的夢想,突破所有環節一步到位。
只不過,在實際國際化業務流程中,除了買賣方的資訊交流與交易互動外,還有一大塊繁瑣卻關鍵的流程是處於「不平」的狀況,那就是在很多交易中需要中間商的協助以打通通路、 並支援銷售、 物流與金流的作業。資訊科技或網路應用的發達固然可以精簡許多作業流程,但卻絕對無法取代倉儲、物流、配送的作業流程;而付款與收款之間的技術性金流作業,當然可以透過金融機構的網路平台來進行,但放帳呢?就是資訊科技再發達也無能為力之處。
國際貿易不等於國際化業務!
因為以外銷為主的產業型態,再加上台灣人遍布全球市場的貿易商業足跡,讓很多人會認為台灣公司已經很國際化、非常擅長於國際市場業務開發、具有深厚經營國際市場的經驗。
但事實上,國際市場業務與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ing)是兩件事,若要談國際貿易,台灣從來就不缺乏這樣的人,因為全世界到處都是台灣人、都是華人,都是在做貿易,國際貿易活動的能量非常旺盛。
但是,國際貿易只是國際市場業務開發中的一環,很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台灣的產業界、或是台灣社會,大部分人卻都還是以這樣的角度思考國際化這件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許多談論國際化的媒體報導,都把報導的焦點放在那些拎著行李在全世界到處飛來飛去的人,關心的是他的護照上有幾個國家的簽證、累積多少的飛行哩程、1年可以繞地球幾圈之類的話題。但看在久經國際市場業務實戰的人眼中,媒體報導的這些焦點都只是非常原始的業務員技巧而已。
一只皮箱走天下的貿易外銷生意心態,到今天,其實都還存在於許多企業之中。過去,台灣人之所以能夠透過貿易 (Trading)做生意賺錢,其實多半是因為資訊流的瓶頸限制,但隨著資訊逐漸轉趨對稱、透明,純貿易、或類貿易型態的國際市場業務將會因為產品的日益大眾化、 資訊流的平坦順暢、商業競爭的全球化等因素,使單純的貿易行為能力已不足以開發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業務的任督二脈-價值鏈
對一個每天站在國際化業務市場第一線的人而言,過去20年的經驗,讓我深切體會到,所謂的價值鏈,就像是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就能練成絕世神功一樣,經營國際化業務的任督二脈就是要理順價值鏈(Value Chain)。
對我而言,「價值鏈」就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流程,一路從產品製造/提供者、代理銷售通路(Distributor)、經銷銷售通路(Reseller)、到終端消費者(End User)而完成的一個完整的銷售流程。
以往大部分廠商只要在公司內部做好產品研發、 採購備料、生產出確保提供好功能、好品質、好價格的產品,在公司外部做好整合上游零件供應商、找到下游品牌商或代理通路商,就算是打通了價值鏈。但在今日,隨著商業環境、資訊科技、市場型態的改變,整個價值鏈及通路也變得更多元、更複雜,若無全盤考量的宏觀眼光以管理支援整體價值鏈,就算只做內銷市場也會困難重重,更遑論不同語言、文化、商業習慣的國際市場.
在整個價值鏈中,唯一可能不變的就是源頭的產品製造/提供者、與尾端的終端消費者,但在此二者之間的代理、經銷等等通路型態,今日卻已出現更多元化的轉變,例如電子商務的出現,就可能弱化甚至取代代理商或經銷商的角色;又或者,在特殊應用市場中,代理商可能對應的不再是一般的經銷商,而是會要求提供更高附加價值與服務的系統整合商(SI)或特定企業機關客戶;在電信業市場中,代理商與系統整合商的角色可能會合而為一,甚至可能被提供產品的品牌廠商所取代,而電信業者則是可能扮演部分代理商、部分經銷商的角色,因為大部分電信業者雖然不想自己經手庫存配送,但卻仍希望掌握與終端消費者直接交易的窗口。
由此就可看出,過去的價值鏈其實很簡單明瞭,就是一個各司其職的商業流程,但隨著商業交易、市場型態的改變,原本該是一直線的價值鏈,卻也可能變成枝節交錯的樹狀分布圖。
試想,是管理一條直流渠道的工程容易?還是管理一幅盤根錯節的水道架構輕鬆?答案其實不言可喻,也凸顯出價值鏈在國際化業務的重要性只增不減。
事實上,管理國際市場業務其實就是管理價值鏈,只要把價值鏈中的環節理順了,去掉不必要或重複的環節、補強價值鏈上的不足,拓展國際市場業務的計畫就能順利進行。
當然,不同的公司會在著手觀察管理價值鏈上發現許多問題,像是要專注於代工業務,還是發展自有品牌?是要透過代理商,還是要自己找人經營當地市場?要找怎樣的人才最適合?要設立怎樣規模的銷售或支援據點?要選擇或建立何種性質的通路體系?該不該放帳?要不要自己揹存貨?
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價值鏈中的環節,就如同外界最喜歡引述台灣成功企業家的名言:「魔鬼都藏在細節裏」,每一個細節都是重點、也都必須要善待它、理順它。唯有了解每個環節才能知道它對於我們生意存在的重要性,進而決定我們在該環節所應扮演的角色 。因此,這些「綿綿角角」(台灣俚語)的價值鏈環節,將會是「縱橫集」未來陸續討論到的重點。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也許變得比以前平了,但透過現實世界的眼睛看出去,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不同區域、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宗教等因素形成的差異,所以,世界其實還不是那麼的平,國際市場業務開拓仍然充滿了挑戰。
20年的國際市場業務實戰經驗,在全球不同市場所經歷過的善待、教訓、喜悅、或是惡夢,其實都值得衷心感謝與珍惜。面對廣大、陌生、不確定性極高的國際市場業務,每一家公司、每一位負責國際市場業務的操盤手,都應該要對自身的價值鏈有全盤了解,深入且細緻的碰觸每一個環節,一步步理順盤根錯節的價值鏈,而我真心相信,這正是發展國際市場業務的根本。
(縱橫集專欄未來將持續於電子時報觀點版面刊出,由曹安邦口述,記者陳慧玲整理撰寫,將以國際市場業務與國際化經驗為專欄主軸,未來讀者若對文章內容或對相關議題需要進一步討論交流,或提出更進一步討論的議題,歡迎來信至irene.chen@digitimes.com信箱。)
曹安邦,1956年生,現任友訊科技D-Link International總經理,負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東、中南美等多個新興市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科技學院MBA(MBA,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 U.S.A.),曾任職於IBM、Digital等多家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參與資訊通訊產品業務行銷工作經歷超過20年。
幾年前,我去杜拜參展,正好遇上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廠商,在他鄉遇故知的閒聊中,我問他去過全世界哪幾個國家,原本以為他會扳著手指頭數出他去過的國家有哪幾個,但這位老兄非常幽默的回了我一句:「你應該問我有哪幾個國家沒去過!」。
別以為這只是少數特例的故事,因為,提著一只007皮箱走天下的台灣生意人,早在30年前就已活躍在全世界各個市場的角落。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L. 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1書,寫出近10年來因為資訊科技帶動的全球化深層革命趨勢,一時之間,讓所有身處趨勢浪潮中而不自覺的人們突然驚醒,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
洛陽紙貴,或可形容這本書在全世界造成的震撼,對於從事拓展國際市場業務20年的我而言,比任何人都希望世界「真的」是平的,因為若如書中所提到的概念,只要有競爭力、有企圖心,小蝦米一樣可以與大鯨魚平起平坐,因為世界是平的,單槍匹馬的個體戶不用出門,也能夠與上萬人的大企業搶生意、拼訂單。
在【世界是平的】1書中,台灣龐大的IT產品生產製造艦隊,改變了全球IT資訊產業的輪廓,身處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參與【世界是平的】模型的演化成形。但是,世界何其大,對於看似有形卻是無際的國際市場,台灣廠商卻始終是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也許想問:世界若是平的,生意為何還是很難做?又或者是,一年的飛行哩程可以環繞地球一圈,但為何生意還是做不大?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世界不是那麼平!
過去30年,有許多台灣人或是台灣公司在全世界各地到處去做生意,就如同我在杜拜遇到的那位台灣老鄉一樣,去過的國家絕對不是扳著指頭就數得完的,而這樣的模式,也的確讓許多台灣公司做到不少生意。
但就如同【世界是平的】書中所提到的,過去要繞著地球跑才能做到的生意,現在卻因為資訊科技的發達演進,想要買產品的客人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想買的貨品資訊,有產品要賣的人,也可以透過網站展示行銷商品,網路平台應用的發達,讓買賣雙方都能夠突破過去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的瓶頸,讓供需雙方的交易行為能夠透過對稱的資訊流而順利進行。以資訊流的角度來看,世界真的比以前平多了。
由於如此,很多人認為只要產品夠好,只要架一個網站、提供完整資訊及交易平台,客人就會自己找上門,就像是近來在台灣熱烈播出的雅虎奇摩關鍵字CF廣告一樣,廣告片中的老闆閒閒地坐在空盪盪的店裏,但在Cyber World中,客人卻已是蜂擁而至,這絕對是所有廠商的夢想,突破所有環節一步到位。
只不過,在實際國際化業務流程中,除了買賣方的資訊交流與交易互動外,還有一大塊繁瑣卻關鍵的流程是處於「不平」的狀況,那就是在很多交易中需要中間商的協助以打通通路、 並支援銷售、 物流與金流的作業。資訊科技或網路應用的發達固然可以精簡許多作業流程,但卻絕對無法取代倉儲、物流、配送的作業流程;而付款與收款之間的技術性金流作業,當然可以透過金融機構的網路平台來進行,但放帳呢?就是資訊科技再發達也無能為力之處。
國際貿易不等於國際化業務!
因為以外銷為主的產業型態,再加上台灣人遍布全球市場的貿易商業足跡,讓很多人會認為台灣公司已經很國際化、非常擅長於國際市場業務開發、具有深厚經營國際市場的經驗。
但事實上,國際市場業務與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ing)是兩件事,若要談國際貿易,台灣從來就不缺乏這樣的人,因為全世界到處都是台灣人、都是華人,都是在做貿易,國際貿易活動的能量非常旺盛。
但是,國際貿易只是國際市場業務開發中的一環,很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台灣的產業界、或是台灣社會,大部分人卻都還是以這樣的角度思考國際化這件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許多談論國際化的媒體報導,都把報導的焦點放在那些拎著行李在全世界到處飛來飛去的人,關心的是他的護照上有幾個國家的簽證、累積多少的飛行哩程、1年可以繞地球幾圈之類的話題。但看在久經國際市場業務實戰的人眼中,媒體報導的這些焦點都只是非常原始的業務員技巧而已。
一只皮箱走天下的貿易外銷生意心態,到今天,其實都還存在於許多企業之中。過去,台灣人之所以能夠透過貿易 (Trading)做生意賺錢,其實多半是因為資訊流的瓶頸限制,但隨著資訊逐漸轉趨對稱、透明,純貿易、或類貿易型態的國際市場業務將會因為產品的日益大眾化、 資訊流的平坦順暢、商業競爭的全球化等因素,使單純的貿易行為能力已不足以開發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業務的任督二脈-價值鏈
對一個每天站在國際化業務市場第一線的人而言,過去20年的經驗,讓我深切體會到,所謂的價值鏈,就像是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就能練成絕世神功一樣,經營國際化業務的任督二脈就是要理順價值鏈(Value Chain)。
對我而言,「價值鏈」就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流程,一路從產品製造/提供者、代理銷售通路(Distributor)、經銷銷售通路(Reseller)、到終端消費者(End User)而完成的一個完整的銷售流程。
以往大部分廠商只要在公司內部做好產品研發、 採購備料、生產出確保提供好功能、好品質、好價格的產品,在公司外部做好整合上游零件供應商、找到下游品牌商或代理通路商,就算是打通了價值鏈。但在今日,隨著商業環境、資訊科技、市場型態的改變,整個價值鏈及通路也變得更多元、更複雜,若無全盤考量的宏觀眼光以管理支援整體價值鏈,就算只做內銷市場也會困難重重,更遑論不同語言、文化、商業習慣的國際市場.
在整個價值鏈中,唯一可能不變的就是源頭的產品製造/提供者、與尾端的終端消費者,但在此二者之間的代理、經銷等等通路型態,今日卻已出現更多元化的轉變,例如電子商務的出現,就可能弱化甚至取代代理商或經銷商的角色;又或者,在特殊應用市場中,代理商可能對應的不再是一般的經銷商,而是會要求提供更高附加價值與服務的系統整合商(SI)或特定企業機關客戶;在電信業市場中,代理商與系統整合商的角色可能會合而為一,甚至可能被提供產品的品牌廠商所取代,而電信業者則是可能扮演部分代理商、部分經銷商的角色,因為大部分電信業者雖然不想自己經手庫存配送,但卻仍希望掌握與終端消費者直接交易的窗口。
由此就可看出,過去的價值鏈其實很簡單明瞭,就是一個各司其職的商業流程,但隨著商業交易、市場型態的改變,原本該是一直線的價值鏈,卻也可能變成枝節交錯的樹狀分布圖。
試想,是管理一條直流渠道的工程容易?還是管理一幅盤根錯節的水道架構輕鬆?答案其實不言可喻,也凸顯出價值鏈在國際化業務的重要性只增不減。
事實上,管理國際市場業務其實就是管理價值鏈,只要把價值鏈中的環節理順了,去掉不必要或重複的環節、補強價值鏈上的不足,拓展國際市場業務的計畫就能順利進行。
當然,不同的公司會在著手觀察管理價值鏈上發現許多問題,像是要專注於代工業務,還是發展自有品牌?是要透過代理商,還是要自己找人經營當地市場?要找怎樣的人才最適合?要設立怎樣規模的銷售或支援據點?要選擇或建立何種性質的通路體系?該不該放帳?要不要自己揹存貨?
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價值鏈中的環節,就如同外界最喜歡引述台灣成功企業家的名言:「魔鬼都藏在細節裏」,每一個細節都是重點、也都必須要善待它、理順它。唯有了解每個環節才能知道它對於我們生意存在的重要性,進而決定我們在該環節所應扮演的角色 。因此,這些「綿綿角角」(台灣俚語)的價值鏈環節,將會是「縱橫集」未來陸續討論到的重點。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也許變得比以前平了,但透過現實世界的眼睛看出去,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不同區域、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宗教等因素形成的差異,所以,世界其實還不是那麼的平,國際市場業務開拓仍然充滿了挑戰。
20年的國際市場業務實戰經驗,在全球不同市場所經歷過的善待、教訓、喜悅、或是惡夢,其實都值得衷心感謝與珍惜。面對廣大、陌生、不確定性極高的國際市場業務,每一家公司、每一位負責國際市場業務的操盤手,都應該要對自身的價值鏈有全盤了解,深入且細緻的碰觸每一個環節,一步步理順盤根錯節的價值鏈,而我真心相信,這正是發展國際市場業務的根本。
(縱橫集專欄未來將持續於電子時報觀點版面刊出,由曹安邦口述,記者陳慧玲整理撰寫,將以國際市場業務與國際化經驗為專欄主軸,未來讀者若對文章內容或對相關議題需要進一步討論交流,或提出更進一步討論的議題,歡迎來信至irene.chen@digitimes.com信箱。)
曹安邦,1956年生,現任友訊科技D-Link International總經理,負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東、中南美等多個新興市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科技學院MBA(MBA,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 U.S.A.),曾任職於IBM、Digital等多家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參與資訊通訊產品業務行銷工作經歷超過20年。
2007-10-25
打蘋果 微軟手機要降價
IndustryNewsDetail: "手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繼蘋果9月中調降iPhone手機售價後,微軟也與合作通訊業者商議,打算未來幾周內把Windows Mobile手機價格調降至100美元以下。 微軟指出,AT&T將率先推出售價49.99美元的3125型Windows Mobile手機。另一款手機將在下個月上市,售價不到100美元,微軟拒絕透露經銷商名字。 全球軟體龍頭微軟與蘋果、辛比恩(Symbian)競相開發可上網與收發電子郵件的手機。這類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原先以企業界人士為主,但愈來愈多消費者也開始購買。隨著競爭日趨熱烈,微軟手機降價能擴大消費�"
SSD(固態硬碟)
IndustryNewsDetail: "IDC儲存市場副總Dave Reinsel 昨(24)日指出,隨著廠商擴產,2010年64GB SSD(固態硬碟)售價貼近100美元,屆時在筆記型電腦的採用率將達10%,2011年採用率倍增至20%。 SSD未來商機誘人,台灣多家業者搶食商機,晶圓製造廠的力晶、茂德; 模組廠有創見、勁永;基板封測產業則有矽品、景碩等業者投入。 Dave Reinsel表示,SSD具有發展潛力,但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除高壓製程問題需解決,如何壓低售價更是市場能否拓展的關鍵。 他認為,隨著三星等大廠擴充SSD產能,預計2010年64GB SSD售價貼近100美元,與60GB傳"
802.11n 已經掉到 NT $1900
IndustryNewsDetail
智邦(2345)看好無線通訊802.11n需求,旗下網通品牌SMC以低於2,000元破盤價推出11n 路由器,將以11n展開絕地大反攻。SMC資深品牌協理陳富宏表示,SMC在台灣市占率約9.5%,推出11n產品後,第四季市占率目標要挑戰二成,明年在台灣營收可望成長二倍以上。
台灣品牌包辦台灣零售網通市場市占前兩名,目前以友訊D-Link市占率達三成,排名第一,智邦SMC則排名第二,市占率約9.5%,其他則有Linksys、Bufflo、訊舟的Edimax。
陳富宏表示,台灣為智邦重要測試市場,目前11g速度漸漸不能符合市場需求,除歐、美市場以外,亞洲地區對於11n 需求陸續浮現,預估明年11n內建置NB產品推出將帶動需求爆發成長,2008年11n產品出貨量將超越11g產品。
智邦SMC此次在台灣推出11n中、高、低階全系列路由器產品,其中入門款打出低於2,000元破盤價,陳富宏表示,目前11g價格仍在1,200到 3,000元之間,11n則約在2,500到4,000元之間,此次打出1,999元價格為台灣最便宜,預估明年11n與11g價格將會越來越貼近。
SMC 為智邦在10年前買下的網通品牌公司,陳富宏表示,SMC在北美主打SMB(中小企業)市場,歐洲及亞洲則以零售市場為主,下半年起SMC將主攻11n產品線,預估第四季銷售量可望突破20萬套,占整體營收約7到8%,預估明年可望提升至15%到20%,而明年11n占無線產品營收比重可望突破五成。
陳富宏認為,因新技術帶動,明年網通產業可望成長10%到20%,而SMC成長可望超越市場幅度,來SMC也將陸續採用國內像是雷凌等低價11n晶片,讓SMC在降低價格之餘,也保有一定毛利率。
智邦(2345)看好無線通訊802.11n需求,旗下網通品牌SMC以低於2,000元破盤價推出11n 路由器,將以11n展開絕地大反攻。SMC資深品牌協理陳富宏表示,SMC在台灣市占率約9.5%,推出11n產品後,第四季市占率目標要挑戰二成,明年在台灣營收可望成長二倍以上。
台灣品牌包辦台灣零售網通市場市占前兩名,目前以友訊D-Link市占率達三成,排名第一,智邦SMC則排名第二,市占率約9.5%,其他則有Linksys、Bufflo、訊舟的Edimax。
陳富宏表示,台灣為智邦重要測試市場,目前11g速度漸漸不能符合市場需求,除歐、美市場以外,亞洲地區對於11n 需求陸續浮現,預估明年11n內建置NB產品推出將帶動需求爆發成長,2008年11n產品出貨量將超越11g產品。
智邦SMC此次在台灣推出11n中、高、低階全系列路由器產品,其中入門款打出低於2,000元破盤價,陳富宏表示,目前11g價格仍在1,200到 3,000元之間,11n則約在2,500到4,000元之間,此次打出1,999元價格為台灣最便宜,預估明年11n與11g價格將會越來越貼近。
SMC 為智邦在10年前買下的網通品牌公司,陳富宏表示,SMC在北美主打SMB(中小企業)市場,歐洲及亞洲則以零售市場為主,下半年起SMC將主攻11n產品線,預估第四季銷售量可望突破20萬套,占整體營收約7到8%,預估明年可望提升至15%到20%,而明年11n占無線產品營收比重可望突破五成。
陳富宏認為,因新技術帶動,明年網通產業可望成長10%到20%,而SMC成長可望超越市場幅度,來SMC也將陸續採用國內像是雷凌等低價11n晶片,讓SMC在降低價格之餘,也保有一定毛利率。
M型社會 造就白牌手機
IndustryNewsDetail
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龐大內需商機讓各國垂涎,近年大陸貧富差距日益懸殊,也因此衍生出獨樹一格的「白牌」商機。
白牌商機市場有多迷人,從聯發科近年營運拜「白牌手機」之賜,出現大幅表現可窺知一二。中國大陸又開始流行仿Wii及仿iPhone,台灣廠商虎視耽耽準備搶奪這股龐大的商機,其中義隆電的微控制器及電容式觸控面板IC率先拔得頭籌,打入仿Wii及仿iPhone的供應鏈。
業界推估,中國大陸白牌手機數量高達2億支,約占全球手機數量25%。大陸白牌手機製造、設計、通路銷售,自成一格,非常有效率的運作。
大聯大董事來黃偉祥曾表示,只要國際大廠推出一款新的手機,市場上馬上有十種以上的模具可以選擇,大陸手機設計公司業務盛行,各地方的白牌手機業者,看準機型,找到如聯發科等手機晶片的解決方案,立刻找委外代工量產,形成獨樹一格的「白牌文化」。
白牌產品價格低,且功能甚至優於原廠機種,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許多知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多為國際一線大廠所壟斷,白牌市場也成為台灣中、小型IC設計商「練兵」之地,一旦功力備齊,後續可帶來的商機無窮。
業者預期,未來大陸各式商品也都能利用白牌手機的商業模式,在大陸複製得很好,舉凡3G手機產品、GPS、車用電子、路燈等,均是台商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龐大內需商機讓各國垂涎,近年大陸貧富差距日益懸殊,也因此衍生出獨樹一格的「白牌」商機。
白牌商機市場有多迷人,從聯發科近年營運拜「白牌手機」之賜,出現大幅表現可窺知一二。中國大陸又開始流行仿Wii及仿iPhone,台灣廠商虎視耽耽準備搶奪這股龐大的商機,其中義隆電的微控制器及電容式觸控面板IC率先拔得頭籌,打入仿Wii及仿iPhone的供應鏈。
業界推估,中國大陸白牌手機數量高達2億支,約占全球手機數量25%。大陸白牌手機製造、設計、通路銷售,自成一格,非常有效率的運作。
大聯大董事來黃偉祥曾表示,只要國際大廠推出一款新的手機,市場上馬上有十種以上的模具可以選擇,大陸手機設計公司業務盛行,各地方的白牌手機業者,看準機型,找到如聯發科等手機晶片的解決方案,立刻找委外代工量產,形成獨樹一格的「白牌文化」。
白牌產品價格低,且功能甚至優於原廠機種,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許多知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多為國際一線大廠所壟斷,白牌市場也成為台灣中、小型IC設計商「練兵」之地,一旦功力備齊,後續可帶來的商機無窮。
業者預期,未來大陸各式商品也都能利用白牌手機的商業模式,在大陸複製得很好,舉凡3G手機產品、GPS、車用電子、路燈等,均是台商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2007-10-02
智慧手機爆紅 代工廠明年樂透
IndustryNewsDetail
第三代行動通訊(3G)的高階整合式手機,可能成為明年ODM代工業者的新天堂,台灣科技大廠包括華碩、華冠、英華達、集嘉通訊、華寶和奇美通訊等積極搶進高階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市場並盛傳,Google手機將由宏達電接單。
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並指出,搜尋龍頭Google、GPS大廠Garmin都可能在明年釋出手機委外代工訂單。
台灣科技大廠紛紛搶進高階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Strategy Analytics看好其他產業的龍頭業者向通訊產業集中,並採取委外代工方式跨入手機產業。
蘋果今年推出iPhone後,提高一般消費者對高階整合式手機的興趣,證券分析師和產業分析師都開始關注這股熱潮。台灣手機廠鑑於宏達電的成功經驗,去年起積極搶進高階的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
華寶日前表示,今年PDA手機營收不到一成,明年要提高到25%。華冠則說,今年PDA手機出貨量不到40萬支,明年要挑戰200萬支目標。這些數量都和目前PDA手機一哥宏達電有一段差距,宏達電今年手機出貨量有機會上看1,200萬支。
過去台灣手機代工廠以入門的功能手機為主,強調經濟規模,雖然承接單價低,但只要達到經濟規模仍可獲利。但承接高階PDA手機訂單不同,單價雖高,必須投入很多研發費用,總訂單數量若未突破30至50萬支,難以獲利。
由於高階整合式手機的市場仍在起步與成長階段,還是吸引不少業者投入。Strategy Analytics認為,明年的旗艦機種至少必須是3G或3.5G以上規格,同時要整合WLAN、GPS等功能,由於可創造許多新應用附加價值,電信系統業者也樂於配合採購和行銷,提高數據傳輸營收。
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因這類手機強勁需求帶動,明年內建Symbian、微軟和RIM等作業系統的手機銷售量,將可比今年大幅成長42%。
Strategy Analytics也強調,蘋果推出iPhone尚稱成功,其他像遊戲、電視、影像應用龍頭品牌也都可能仿效推出該品牌的手機,預期Google、Garmin會推出自有品牌手機
第三代行動通訊(3G)的高階整合式手機,可能成為明年ODM代工業者的新天堂,台灣科技大廠包括華碩、華冠、英華達、集嘉通訊、華寶和奇美通訊等積極搶進高階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市場並盛傳,Google手機將由宏達電接單。
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並指出,搜尋龍頭Google、GPS大廠Garmin都可能在明年釋出手機委外代工訂單。
台灣科技大廠紛紛搶進高階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Strategy Analytics看好其他產業的龍頭業者向通訊產業集中,並採取委外代工方式跨入手機產業。
蘋果今年推出iPhone後,提高一般消費者對高階整合式手機的興趣,證券分析師和產業分析師都開始關注這股熱潮。台灣手機廠鑑於宏達電的成功經驗,去年起積極搶進高階的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領域。
華寶日前表示,今年PDA手機營收不到一成,明年要提高到25%。華冠則說,今年PDA手機出貨量不到40萬支,明年要挑戰200萬支目標。這些數量都和目前PDA手機一哥宏達電有一段差距,宏達電今年手機出貨量有機會上看1,200萬支。
過去台灣手機代工廠以入門的功能手機為主,強調經濟規模,雖然承接單價低,但只要達到經濟規模仍可獲利。但承接高階PDA手機訂單不同,單價雖高,必須投入很多研發費用,總訂單數量若未突破30至50萬支,難以獲利。
由於高階整合式手機的市場仍在起步與成長階段,還是吸引不少業者投入。Strategy Analytics認為,明年的旗艦機種至少必須是3G或3.5G以上規格,同時要整合WLAN、GPS等功能,由於可創造許多新應用附加價值,電信系統業者也樂於配合採購和行銷,提高數據傳輸營收。
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因這類手機強勁需求帶動,明年內建Symbian、微軟和RIM等作業系統的手機銷售量,將可比今年大幅成長42%。
Strategy Analytics也強調,蘋果推出iPhone尚稱成功,其他像遊戲、電視、影像應用龍頭品牌也都可能仿效推出該品牌的手機,預期Google、Garmin會推出自有品牌手機
2007-10-01
2007-09-29
DIGITIMES 科技網-蘋果秘密開發Tablet PC 明年1月發表
DIGITIMES 科技網-蘋果秘密開發Tablet PC 明年1月發表據News Factor報導,網站AppleInsider傳出蘋果(Apple)正在研發小型Tablet PC(平板電腦),尺寸約為iPhone的1.5倍,搭配720 x 480螢幕,採用Multi-Touch多點觸控式技術和自家Mac OS X作業系統。據悉,蘋果在Tablet PC方面的開發作業已長達18個月,之前由於工程師全力投入iPhone,使Tablet PC進度稍嫌緩慢,但目前正加緊趕工中。
網站各消息來源皆預期,執行長Steve Jobs將於2008年1月在Macworld會議上發表此Tablet PC產品,年中上市。
網站各消息來源皆預期,執行長Steve Jobs將於2008年1月在Macworld會議上發表此Tablet PC產品,年中上市。
2007-09-26
2007-09-11
google gphone really?
美國搜尋網站龍頭Google計劃以Linux開發Google手機、並交由台灣宏達電代工;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日前面對媒體詢問時,刻意避而不答,並低調以對,但外界傳聞上市時間是今年年底或明年春天,引發各界注目。
手機零組件業者透露,Google手機傳出採用高通3G晶片組,也可能為台積電帶來增加投片的利益。但手機零組件業者認為,用Linux開發手機頗具難度,以往iPhone也是傳了兩、三年才成真,GPhone估計至少要到明年中以後才可能上市。
宏達電是全球運用微軟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開發產品、產量最大的製造商,微軟去年賣出1,200萬套Windows Mobile產品,其中超過800萬支具有手機功能。微軟移動通訊事業部資深副總裁克努克(Pieter Knook)日前也承認由宏達電生產的比率確實很高。
目前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可分為Symbian、微軟和Linux三大陣營。諾基亞、索尼愛立信均以Symbian為主;微軟陣營最大製造商是宏達電,惠普、Palm品牌也支持微軟系統;Linux受到摩托羅拉青睞後產量也大幅提升,三星、LG也加入Linux陣營。
手機零組件業者透露,Google手機傳出採用高通3G晶片組,也可能為台積電帶來增加投片的利益。但手機零組件業者認為,用Linux開發手機頗具難度,以往iPhone也是傳了兩、三年才成真,GPhone估計至少要到明年中以後才可能上市。
宏達電是全球運用微軟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開發產品、產量最大的製造商,微軟去年賣出1,200萬套Windows Mobile產品,其中超過800萬支具有手機功能。微軟移動通訊事業部資深副總裁克努克(Pieter Knook)日前也承認由宏達電生產的比率確實很高。
目前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可分為Symbian、微軟和Linux三大陣營。諾基亞、索尼愛立信均以Symbian為主;微軟陣營最大製造商是宏達電,惠普、Palm品牌也支持微軟系統;Linux受到摩托羅拉青睞後產量也大幅提升,三星、LG也加入Linux陣營。
2007-09-06
第一名 (TOP 1 )199元 eee pc 來了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今(5)日證實,該公司採用英特爾晶片的低價電腦,將在今年八月出貨,售價199美金起跳。
華碩也首次對外展示這款名為「Eee PC」的低價電腦,係採用英特爾800MHz或900MHz的Celeron M處理器、Linux作業系統,搭載七吋LCD螢幕、4GB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isk)、512MB快閃記憶體。重量僅890克。施崇棠表示,預估今年出貨量達50萬台,將在新興與成熟市場齊頭推出。明年銷量可望呈倍數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首款品牌電腦推出Classmate PC,先前僅有台灣代工廠志合為英特爾在巴西、墨西哥、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銷售Classmate PC。Eee PC依照規格不同將會有五種價位:199、249、299、399、549美金。
施崇棠說明Eee PC的長程計畫,表示根據英特爾的低價電腦計畫,鎖定的是全球十億個學童、新興國家使用者,因此華碩Eee PC的長程計畫也是十億台。「在經濟規模帶動下,後年價格很有機會壓制到150美金以下,」他說。
施崇棠是在今日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暨行銷與業務長Sean Maloney講述該公司的低價電腦Classmate PC計畫時,到場站台展示該公司的Eee PC。
英特爾是在今年初提出與麻省理工學院「學童人人一台筆電 (One Laptop Per Child;OLPC) 」的OX,分庭抗禮的Classmate PC低價電腦計畫。兩者除了規格大相逕庭:OX採用AMD LX-700 x86處理器,配備256M DRAM,以1G 的快閃記憶體取代硬碟,並搭載Linux作業系統外;價格也高低有別:華碩推出的Classmate PC起價199美金,OX則預計在今年九月推出後, 2009年生產成本由目前的175美元,壓低至100美元以下。
不過Maloney強調Classmate PC與OLPC最大的分野,在於走向的不同。「Classmate PC鎖定的不只是新興國家市場,還包括了已開發國家的學童,」他說,「而且英特爾不只是交出一個硬體而已,我們還積極和軟體業者合作,開發讓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使用的Classmate PC軟體。」
這讓Classmate PC的市場比OLPC更有成長潛力,Maloney說。不過他表示無法預估,在未來三到五年內,Classmate PC的價格是否有機會跌到100美金以下。
「就像手機一樣,三到五年前沒有人知道現在的價格可以這麼便宜,」Maloney說。
2007-05-07
DIGITIMES 科技網-力抗CPU+GPU大軍勢力 黃仁勳來台密會MB廠 傳NVIDIA有意釋出部
DIGITIMES 科技網-力抗CPU+GPU大軍勢力 黃仁勳來台密會MB廠 傳NVIDIA有意釋出部: "NVIDIA近期行銷重點多變化,除了繪圖核心外,重心還有主機板(MB)市場,尤其主推多款「Designed by NVIDIA」系列的MB,讓市場臆測NVIDIA準備轉型,眼光也看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5月初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應台積電20週年慶邀來台,就私下密會多家繪圖及主機板卡合作廠,部份主機板業者透露, NVIDIA將更靠攏英特爾,有意釋出部份技術規格與英特爾平台合作,這現象顯示缺乏處理器技術奧援的NVIDIA正想辦法維持聲勢,減低被CPU+GPU市場邊緣化的�"
DIGITIMES 科技網-手機內建無線模組花樣多 博通:高整合度將是進入門
DIGITIMES 科技網-手機內建無線模組花樣多 博通:高整合度將是進入門: "通訊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晶片市場擁有高度佔有率,除了既有消費性WLAN設備市場外,博通近2年來也積極布局卡位後續市場規模驚人的手機內建模組市場商機,博通將針對手機內建模組市場,推出整合藍牙(Bluetooth)、WLAN、以及FM功能的整合型晶片,這也是博通第1顆整合型的無線通訊單晶片產品。"
2007-03-30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娛樂休閒
標題 微軟中華電 有望合攻客廳商機 (經濟費家琪)
內容 微軟搶攻中華電信網路電視(IPTV)平台市場,中華電原本逾24萬的多媒體隨選視訊(MOD)用戶都是使用阿爾卡特朗訊的平台,但微軟積極鼓吹低價機上盒,吸引中華電轉向合作測試1萬台MOD服務,兩強有望合作搶攻客廳商機。"
標題 微軟中華電 有望合攻客廳商機 (經濟費家琪)
內容 微軟搶攻中華電信網路電視(IPTV)平台市場,中華電原本逾24萬的多媒體隨選視訊(MOD)用戶都是使用阿爾卡特朗訊的平台,但微軟積極鼓吹低價機上盒,吸引中華電轉向合作測試1萬台MOD服務,兩強有望合作搶攻客廳商機。"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大哥大/呼叫器
標題 索尼愛立信與法商Sagem牽手 (經濟陳雅蘭)
內容 索尼愛立信和法國Sagem昨(26)日簽署ODM合作協議,恐將衝擊國內索尼愛立信ODM版圖。國內業者昨天回應表示,Sagem並無自有工廠,索尼愛立信和Sagem合作可能主要在研究開發層面,並著眼於歐洲市場需求,對國內的華冠、奇美通訊是否造成衝擊,還有待觀察。
"
標題 索尼愛立信與法商Sagem牽手 (經濟陳雅蘭)
內容 索尼愛立信和法國Sagem昨(26)日簽署ODM合作協議,恐將衝擊國內索尼愛立信ODM版圖。國內業者昨天回應表示,Sagem並無自有工廠,索尼愛立信和Sagem合作可能主要在研究開發層面,並著眼於歐洲市場需求,對國內的華冠、奇美通訊是否造成衝擊,還有待觀察。
"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大哥大/呼叫器
標題 iPhone直覺介面 席捲手機設計 (經濟謝璦竹)
內容 蘋果公司26日在加州一家直營店展示新推出的「蘋果電視」(Apple TV)。所謂的蘋果「電視」是一個薄型無線機上盒,連接電腦和電視,讓電腦裡的iTunes音樂與影片檔案在電視上播放,零售價299美元。該產品原定2月底上市,但蘋果公司並未特別解釋延宕的原因"
標題 iPhone直覺介面 席捲手機設計 (經濟謝璦竹)
內容 蘋果公司26日在加州一家直營店展示新推出的「蘋果電視」(Apple TV)。所謂的蘋果「電視」是一個薄型無線機上盒,連接電腦和電視,讓電腦裡的iTunes音樂與影片檔案在電視上播放,零售價299美元。該產品原定2月底上市,但蘋果公司並未特別解釋延宕的原因"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網路通訊/數據機
標題 打造網路化社會 政府五年將砸556億 (經濟林政忠)
內容 行政院會昨(28)日通過「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未來五年政府將投入556億元,加強推動國家資通訊建設,發展優質網路化社會,並讓無線寬頻、電子化照護等新興網路產業年產值達1兆元。
"
標題 打造網路化社會 政府五年將砸556億 (經濟林政忠)
內容 行政院會昨(28)日通過「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未來五年政府將投入556億元,加強推動國家資通訊建設,發展優質網路化社會,並讓無線寬頻、電子化照護等新興網路產業年產值達1兆元。
"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國際快遞業 服務升級 (經濟劉芳妙)
內容 國際快遞物流業看好台灣市場發展,加碼在台布局。美商快遞物流業聯邦快遞(FedEx)昨(28 )日宣布新擴建台中服務站正式運作,成為聯邦快遞在台灣第二大的服務站;美商優比速(UPS)聚焦中小企業族群,提出全球化、整合及合作的概念,目標業績再向上突破。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表示,新台中服務站位於台中工業區內,占地面積比原來服務站擴大八成,理貨能力提升兩倍,每小時最多能處理3,000件貨件和1,000份文件,該服務"
內容 國際快遞物流業看好台灣市場發展,加碼在台布局。美商快遞物流業聯邦快遞(FedEx)昨(28 )日宣布新擴建台中服務站正式運作,成為聯邦快遞在台灣第二大的服務站;美商優比速(UPS)聚焦中小企業族群,提出全球化、整合及合作的概念,目標業績再向上突破。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表示,新台中服務站位於台中工業區內,占地面積比原來服務站擴大八成,理貨能力提升兩倍,每小時最多能處理3,000件貨件和1,000份文件,該服務"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土地開發
標題 台東深層海水園區 耐斯可望率先進駐 (經濟宋健生、王瑞堂)
內容 台東縣政府昨(28)日宣布,台東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發展園區計畫」,已獲耐斯集團率先表態支持,雙方並簽訂合作開發意向書,耐斯可望成為第一家進駐園區的旗艦級廠商。"
標題 台東深層海水園區 耐斯可望率先進駐 (經濟宋健生、王瑞堂)
內容 台東縣政府昨(28)日宣布,台東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發展園區計畫」,已獲耐斯集團率先表態支持,雙方並簽訂合作開發意向書,耐斯可望成為第一家進駐園區的旗艦級廠商。"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英特爾新WiMAX晶片 台積電代工 (經濟曹正芬)
內容 全球最大半導體業者英特爾昨(29)日宣布,新一代無線通訊WiMAX晶片將委由台積電代工,台積電長期為英特爾代工,雙方合作範圍將從個人電腦延伸至無線寬頻應用。
英特爾在執行長歐德寧來台訪問之際,公布這項訊息,通常委外代工廠商很少公布為其任工的廠商名單,但英特爾並未評論在台積電投單的數量。"
內容 全球最大半導體業者英特爾昨(29)日宣布,新一代無線通訊WiMAX晶片將委由台積電代工,台積電長期為英特爾代工,雙方合作範圍將從個人電腦延伸至無線寬頻應用。
英特爾在執行長歐德寧來台訪問之際,公布這項訊息,通常委外代工廠商很少公布為其任工的廠商名單,但英特爾並未評論在台積電投單的數量。"
2007-03-29
智邦與Alvarion結盟,開拓台灣網通產業新局
智邦與Alvarion結盟,開拓台灣網通產業新局: "智邦與Alvarion結盟,開拓台灣網通產業新局
2006 年 11 月 27 日
國內網路設備大廠智邦於日前宣布,已於董事會通過,與以色列的WiMAX設備大廠Alvarion結盟,將合資成立新公司,由智邦協助Alvarion進行WiMAX的基地台設備代工,同時提供對應之用戶端(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PE)產品。新公司名稱為AcctonMAX,資本額為美金400萬元,智邦持有85%的股權。"
2006 年 11 月 27 日
國內網路設備大廠智邦於日前宣布,已於董事會通過,與以色列的WiMAX設備大廠Alvarion結盟,將合資成立新公司,由智邦協助Alvarion進行WiMAX的基地台設備代工,同時提供對應之用戶端(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PE)產品。新公司名稱為AcctonMAX,資本額為美金400萬元,智邦持有85%的股權。"
DigiTimes 科技網-新聞評析─媳婦熬成婆 記憶卡遲早是台廠天下 經濟規模已達自給自足、加上大廠釋單 未來商機無限
DigiTimes 科技網-新聞評析─媳婦熬成婆 記憶卡遲早是台廠天下 經濟規模已達自給自足、加上大廠釋單 未來商機無限: "新聞評析─媳婦熬成婆 記憶卡遲早是台廠天下
經濟規模已達自給自足、加上大廠釋單 未來商機無限
(記者連于慧/特稿) 2007/03/29
台灣廠商不論是控制IC設計公司、記憶卡製造商,還是後段封測廠在記憶卡產業是多年媳婦熬成婆,過去都是美系大廠、日系品牌大廠的天下,隨著NAND型快閃記憶體(Flash)成本變得便宜,"
經濟規模已達自給自足、加上大廠釋單 未來商機無限
(記者連于慧/特稿) 2007/03/29
台灣廠商不論是控制IC設計公司、記憶卡製造商,還是後段封測廠在記憶卡產業是多年媳婦熬成婆,過去都是美系大廠、日系品牌大廠的天下,隨著NAND型快閃記憶體(Flash)成本變得便宜,"
DigiTimes 科技網-產業瞭望- CeBIT效益漸淡 廠商國際行銷觀點改變
DigiTimes 科技網-產業瞭望- CeBIT效益漸淡 廠商國際行銷觀點改變: "產業瞭望- CeBIT效益漸淡 廠商國際行銷觀點改變
(黃銘章/DigiTimes Research) 2007/03/29
CeBIT自從在1986年移至德國漢諾威舉辦,近年來已成為IT業界最大的資訊、通訊電子展,不過在CeBIT 2007年卻透露出參展廠商及人氣漸散的危機,台灣廠商已連年蟬聯參展廠商數最多的地區,但連華碩等大廠商也開始評估新台幣數千萬元的參展開銷是否合乎效益時,顯示此一大型展覽逐漸浮現營運風險。"
(黃銘章/DigiTimes Research) 2007/03/29
CeBIT自從在1986年移至德國漢諾威舉辦,近年來已成為IT業界最大的資訊、通訊電子展,不過在CeBIT 2007年卻透露出參展廠商及人氣漸散的危機,台灣廠商已連年蟬聯參展廠商數最多的地區,但連華碩等大廠商也開始評估新台幣數千萬元的參展開銷是否合乎效益時,顯示此一大型展覽逐漸浮現營運風險。"
2007-03-19
IndustryNewsDetail
IndustryNewsDetail: "
標題 手機遊戲 爆炸性成長 (經濟楊嘉凱)
內容 木星研究(Jupiter Research)公司表示, 隨著愈來愈多電玩遊戲業者和手機通訊商加入,手機遊戲市場未來十年將出現爆炸性成長,規模可望從目前的30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176億美元。
"
標題 手機遊戲 爆炸性成長 (經濟楊嘉凱)
內容 木星研究(Jupiter Research)公司表示, 隨著愈來愈多電玩遊戲業者和手機通訊商加入,手機遊戲市場未來十年將出現爆炸性成長,規模可望從目前的30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176億美元。
"
2007-03-12
DigiTimes 科技網-名人講堂─意法亞洲區Nomadik市場及科技總監黃延鎬 手機多媒體功能越來越多 高階多媒體處理器需求興起 高階多媒體及Slim基頻晶片混搭 降低成本新選擇
DigiTimes 科技網-名人講堂─意法亞洲區Nomadik市場及科技總監黃延鎬 手機多媒體功能越來越多 高階多媒體處理器需求興起 高階多媒體及Slim基頻晶片混搭 降低成本新選擇: "名人講堂─意法亞洲區Nomadik市場及科技總監黃延鎬
手機多媒體功能越來越多 高階多媒體處理器需求興起
高階多媒體及Slim基頻晶片混搭 降低成本新選擇
(趙凱期/採訪中心) 2007/03/12
面對全球手機出貨量仍是處於年年成長的態勢,加上新興國家所剛爆發的低階手機需求,已讓全球手機市場2006年出貨量接近10億支大關�"
手機多媒體功能越來越多 高階多媒體處理器需求興起
高階多媒體及Slim基頻晶片混搭 降低成本新選擇
(趙凱期/採訪中心) 2007/03/12
面對全球手機出貨量仍是處於年年成長的態勢,加上新興國家所剛爆發的低階手機需求,已讓全球手機市場2006年出貨量接近10億支大關�"
2007-02-16
DigiTimes 科技網-手機晶片大廠展開搶樁、固樁大作戰 手機雙雄打破傳統供貨默契 多元合作關係趨於微妙
DigiTimes 科技網-手機晶片大廠展開搶樁、固樁大作戰 手機雙雄打破傳統供貨默契 多元合作關係趨於微妙: "手機晶片大廠展開搶樁、固樁大作戰
手機雙雄打破傳統供貨默契 多元合作關係趨於微妙
(記者沈勤譽、國際新聞中心梁燕蕙/巴塞隆納、台北) 2007/02/12
為了搶食高度成長的新興市場版圖,手機雙雄紛新增晶片合作夥伴,一來希望壓低生產成本,二來也希望能夠整合更多功能,手機晶片大廠近日展開前所未見的搶樁與固樁大作戰!過去與諾基亞(Nokia)合作緊密的德州�"
手機雙雄打破傳統供貨默契 多元合作關係趨於微妙
(記者沈勤譽、國際新聞中心梁燕蕙/巴塞隆納、台北) 2007/02/12
為了搶食高度成長的新興市場版圖,手機雙雄紛新增晶片合作夥伴,一來希望壓低生產成本,二來也希望能夠整合更多功能,手機晶片大廠近日展開前所未見的搶樁與固樁大作戰!過去與諾基亞(Nokia)合作緊密的德州�"
2007-02-08
新力的失敗
2006年新力公司迎來了創業60 年。過去它像鑽石一樣晶瑩璀璨,而今卻變得滿身污垢、暗淡無光。因筆記本電腦鋰電池著火事故,世界上使用新力產鋰電池的約 960 萬台筆記本電腦被召回,估計更換電池的費用將達 510 億日元。
PS3 遊戲機曾被視為新力的 "救星 ",在上市當天就銷售一空。但因為關鍵部件批量生產的速度跟不上,新力被迫控制整機的生產數量。 PS3是尖端產品,生產成本也很高,據說賣一台新力就虧 3.5 萬日元。新力的銷售部門預計, 2007 年 3月進行年度結算時,遊戲機部門的經營虧損將達 2000億日元。
多數人覺察到新力不正常恐怕是在 2003 年春天。當時據新力公佈,一個季度就出現約 1000 億日元的虧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 新力衝擊" ,新力公司股票連續兩天跌停。坦率地說,作為新力的舊員工,我當時也感到震驚。但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從發生 " 新力衝擊 " 的兩年前開始,公司內的氣氛就已經不正常了。身心疲憊的職工急劇增加。回想起來,新力是長期內不知不覺慢慢地退化的。
" 激情集團 "消失了
我是 1964年以設計人員的身份進入新力的。因半導體收音機和錄音機的普及,新力那時實現了奇跡般的發展。當時企業的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 "新力神話" 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從進入公司到2006 年離開公司,我在新力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歲月。進入公司第二年,奉井深大總經理的指示,我到東北大學進修。其間我提出了把天線小型化的理論並因此獲得了工學博士學位。其後我帶領項目小組,參與了 CD技術以及上市後立即佔據市場頭把交椅的商用電腦的開發工作,最近幾年還參加了機器狗 "愛寶 "的開發工作。
我 46歲就當上了新力公司的董事,後來成為常務董事。因此,對新力近年來發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責任。偉大的創業者井深大的影響為什麼如今在新力蕩然無存了呢?新力的輝煌時代與今天有什麼區別呢?首先, "激情集團 " 不存在了。所謂" 激情集團" ,是指我參與開發 CD技術時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開發的集體。在創業初期,這樣的 "激情集團 " 接連不斷地開發出了具有獨創性的產品。我認為,新力當初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有井深的領導。
井深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能點燃技術開發人員心中之火,讓他們變成為技術獻身的 " 狂人" 。在剛剛進入公司時,我曾和井深進行激烈爭論。井深對新人並不是採取高壓態度,他尊重我的意見。為了不辜負他對我的信任,我當年也同樣潛心於研發工作。比我進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影響的那些人,在井深退出第一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仍以井深的作風影響著全公司。當這些人不在了,新力也就開始逐漸衰敗。
從事技術開發的團體進入開發的忘我狀態時,就成了 " 激情集團" 。要進入這種狀態,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 " 基於自發的動機 "的行動。比如 "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開發機器人 " ,就是一種發自自身的衝動。
與此相反就是 "外部的動機 ",比如想賺錢、升職或FW: 績效主義”毀了新力公司出名,即想得到來自外部回報的心理狀態。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出於 "想賺錢或升職 " 的世俗動機,那是無法成為 " 開發狂人" 的。
" 挑戰精神 "消失了
今天的新力職工好像沒有了自發的動機。為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績效主義就是: "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挂鉤,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 "如果外在的動機增強,那麼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
如果總是說" 你努力幹我就給你加工資 ",那麼以工作為樂趣這種內在的意識就 會受到抑制。從 1995 年左右開始,新力公司逐漸實行績效主義,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價標準,並根據對每個人的評價確定報酬。
但是井深的想法與績效主義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頭禪: "工作的報酬是工作。" 就是說,如果你幹了件受到好評的工作,下次你還可以再幹更好、更有意思的工作。在井深的時代,許多人都是為追求工作的樂趣而埋頭苦幹。
但是, 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 " 激情集團" 的。為衡量業績,首先必須把各種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無法簡單量化的。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
因為要考核業績,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可以說新力精神的核心即 " 挑戰精神" 消失了。因實行績效主義,新力公司內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蔓延。這樣一來,短期內難見效益的工作,比如產品品質檢驗以及" 老化處理" 工序都受到輕視。
" 老化處理 "是保證電池品質的工序之一。電池製造出來之後不能立刻出廠,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再通過檢查剔出不合格產品。這就是 "老化處理 "。至於 "老化處理" 程式上的問題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鋰電池著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現在尚無法下結論。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只要實行績效主義,一些紮實細緻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視。
新力公司不僅對每個人進行考核,還對每個業務部門進行經濟考核,由此決定整個業務部門的報酬。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業務部門相互拆臺,都想方設法從公司的整體利益中為本部門多撈取好處。
團隊精神消失了
2004 年2 月底,我在美國見到了 " 涌流理論 "的代表人物奇凱岑特 米哈伊教授,並聆聽了他的講演。講演一開始,大螢幕上放映的一段話是我自進入新力公司以來多次讀過的,只不過被譯成了英文。
" 建立公司的目的: 建設理想的工廠,在這個工廠裏,應該有自由、豁達、愉快的氣氛,讓每個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能。 " 這正是新力公司的創立宗旨。新力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
沒有想到,我是在績效主義的發源地美國,聆聽用新力的創建宗旨來否定績效主義的 " 涌流理論 "。這使我深受觸動。績效主義企圖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但我認為事實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壞了公司內的氣氛。上司不把部下當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標、用 " 評價的目光 "審視部下。
不久前我在整理藏書時翻出一封令我感慨不已的信稿。那是我為開發天線到東北大學進修時,給上司寫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學跑去滑雪,剛好趕上新力公司的部長來學校視察。我寫那封信是為了向部長道歉。
實際上,在我身上不止一次發生過那類事情,但我從來沒有受到上司的斥責。雖然這與我取得了研究成果有關,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他們信任我。上司相信,雖然我貪玩,但對研究工作非常認真。當時我的上司不是用 " 評價的眼光 " 看我,而是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對企業員工來說,需要的就是這種溫情和信任。
過去在一些日本企業,即便部下做得有點出格,上司也不那麼苛求,工作失敗了也敢於為部下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儘管部下在喝酒的時候說上司的壞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非常支援上司。後來 強化了管理,實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評價制度。於是大家都極力逃避責任。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有團隊精神。
(作者:天外伺朗,新力公司前常務董事、作家)
PS3 遊戲機曾被視為新力的 "救星 ",在上市當天就銷售一空。但因為關鍵部件批量生產的速度跟不上,新力被迫控制整機的生產數量。 PS3是尖端產品,生產成本也很高,據說賣一台新力就虧 3.5 萬日元。新力的銷售部門預計, 2007 年 3月進行年度結算時,遊戲機部門的經營虧損將達 2000億日元。
多數人覺察到新力不正常恐怕是在 2003 年春天。當時據新力公佈,一個季度就出現約 1000 億日元的虧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 新力衝擊" ,新力公司股票連續兩天跌停。坦率地說,作為新力的舊員工,我當時也感到震驚。但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從發生 " 新力衝擊 " 的兩年前開始,公司內的氣氛就已經不正常了。身心疲憊的職工急劇增加。回想起來,新力是長期內不知不覺慢慢地退化的。
" 激情集團 "消失了
我是 1964年以設計人員的身份進入新力的。因半導體收音機和錄音機的普及,新力那時實現了奇跡般的發展。當時企業的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 "新力神話" 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從進入公司到2006 年離開公司,我在新力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歲月。進入公司第二年,奉井深大總經理的指示,我到東北大學進修。其間我提出了把天線小型化的理論並因此獲得了工學博士學位。其後我帶領項目小組,參與了 CD技術以及上市後立即佔據市場頭把交椅的商用電腦的開發工作,最近幾年還參加了機器狗 "愛寶 "的開發工作。
我 46歲就當上了新力公司的董事,後來成為常務董事。因此,對新力近年來發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責任。偉大的創業者井深大的影響為什麼如今在新力蕩然無存了呢?新力的輝煌時代與今天有什麼區別呢?首先, "激情集團 " 不存在了。所謂" 激情集團" ,是指我參與開發 CD技術時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開發的集體。在創業初期,這樣的 "激情集團 " 接連不斷地開發出了具有獨創性的產品。我認為,新力當初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有井深的領導。
井深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能點燃技術開發人員心中之火,讓他們變成為技術獻身的 " 狂人" 。在剛剛進入公司時,我曾和井深進行激烈爭論。井深對新人並不是採取高壓態度,他尊重我的意見。為了不辜負他對我的信任,我當年也同樣潛心於研發工作。比我進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影響的那些人,在井深退出第一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仍以井深的作風影響著全公司。當這些人不在了,新力也就開始逐漸衰敗。
從事技術開發的團體進入開發的忘我狀態時,就成了 " 激情集團" 。要進入這種狀態,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 " 基於自發的動機 "的行動。比如 "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開發機器人 " ,就是一種發自自身的衝動。
與此相反就是 "外部的動機 ",比如想賺錢、升職或FW: 績效主義”毀了新力公司出名,即想得到來自外部回報的心理狀態。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出於 "想賺錢或升職 " 的世俗動機,那是無法成為 " 開發狂人" 的。
" 挑戰精神 "消失了
今天的新力職工好像沒有了自發的動機。為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績效主義就是: "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挂鉤,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 "如果外在的動機增強,那麼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
如果總是說" 你努力幹我就給你加工資 ",那麼以工作為樂趣這種內在的意識就 會受到抑制。從 1995 年左右開始,新力公司逐漸實行績效主義,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價標準,並根據對每個人的評價確定報酬。
但是井深的想法與績效主義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頭禪: "工作的報酬是工作。" 就是說,如果你幹了件受到好評的工作,下次你還可以再幹更好、更有意思的工作。在井深的時代,許多人都是為追求工作的樂趣而埋頭苦幹。
但是, 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 " 激情集團" 的。為衡量業績,首先必須把各種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無法簡單量化的。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
因為要考核業績,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可以說新力精神的核心即 " 挑戰精神" 消失了。因實行績效主義,新力公司內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蔓延。這樣一來,短期內難見效益的工作,比如產品品質檢驗以及" 老化處理" 工序都受到輕視。
" 老化處理 "是保證電池品質的工序之一。電池製造出來之後不能立刻出廠,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再通過檢查剔出不合格產品。這就是 "老化處理 "。至於 "老化處理" 程式上的問題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鋰電池著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現在尚無法下結論。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只要實行績效主義,一些紮實細緻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視。
新力公司不僅對每個人進行考核,還對每個業務部門進行經濟考核,由此決定整個業務部門的報酬。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業務部門相互拆臺,都想方設法從公司的整體利益中為本部門多撈取好處。
團隊精神消失了
2004 年2 月底,我在美國見到了 " 涌流理論 "的代表人物奇凱岑特 米哈伊教授,並聆聽了他的講演。講演一開始,大螢幕上放映的一段話是我自進入新力公司以來多次讀過的,只不過被譯成了英文。
" 建立公司的目的: 建設理想的工廠,在這個工廠裏,應該有自由、豁達、愉快的氣氛,讓每個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能。 " 這正是新力公司的創立宗旨。新力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
沒有想到,我是在績效主義的發源地美國,聆聽用新力的創建宗旨來否定績效主義的 " 涌流理論 "。這使我深受觸動。績效主義企圖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但我認為事實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壞了公司內的氣氛。上司不把部下當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標、用 " 評價的目光 "審視部下。
不久前我在整理藏書時翻出一封令我感慨不已的信稿。那是我為開發天線到東北大學進修時,給上司寫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學跑去滑雪,剛好趕上新力公司的部長來學校視察。我寫那封信是為了向部長道歉。
實際上,在我身上不止一次發生過那類事情,但我從來沒有受到上司的斥責。雖然這與我取得了研究成果有關,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他們信任我。上司相信,雖然我貪玩,但對研究工作非常認真。當時我的上司不是用 " 評價的眼光 " 看我,而是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對企業員工來說,需要的就是這種溫情和信任。
過去在一些日本企業,即便部下做得有點出格,上司也不那麼苛求,工作失敗了也敢於為部下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儘管部下在喝酒的時候說上司的壞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非常支援上司。後來 強化了管理,實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評價制度。於是大家都極力逃避責任。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有團隊精神。
(作者:天外伺朗,新力公司前常務董事、作家)
2007-01-31
智慧卡/晶片卡技術發展
智慧卡/晶片卡技術發展: "智慧卡/晶片卡技術發展(1)
Smart Card晶片技術發展新趨
(寄信給作者) 2007/01/22
(郭長祐/DigiTimes.com)智慧卡、晶片卡(Smart Card)經過的發展與運用,已經到了相當成熟普及的境地,特別是近年來詐騙集團猖獗,使得政府、企業加速將傳統磁條卡替換成晶片卡,如今無論是電話卡、健保卡都已是晶片卡,包括便利超商的消費儲值卡也是晶片卡(如7-Eleven的i-Cash),手機內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報稅與監理所服務的自然人憑證卡、視訊機頂盒的收視訂閱戶辨識卡等也都是�"
Smart Card晶片技術發展新趨
(寄信給作者) 2007/01/22
(郭長祐/DigiTimes.com)智慧卡、晶片卡(Smart Card)經過的發展與運用,已經到了相當成熟普及的境地,特別是近年來詐騙集團猖獗,使得政府、企業加速將傳統磁條卡替換成晶片卡,如今無論是電話卡、健保卡都已是晶片卡,包括便利超商的消費儲值卡也是晶片卡(如7-Eleven的i-Cash),手機內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報稅與監理所服務的自然人憑證卡、視訊機頂盒的收視訂閱戶辨識卡等也都是�"
2007-01-25
DigiTimes 科技網-晶片魔術價格現身 明年全球GPS手機破1億支 逾50家晶片商今年提前引爆價格戰 首波淘汰賽即將登場
DigiTimes 科技網-晶片魔術價格現身 明年全球GPS手機破1億支 逾50家晶片商今年提前引爆價格戰 首波淘汰賽即將登場: "晶片魔術價格現身 明年全球GPS手機破1億支
逾50家晶片商今年提前引爆價格戰 首波淘汰賽即將登場
(記者趙凱期/台北) 2007/01/25
全球搭載衛星定位系統(GPS)功能手機需求即將出現爆炸性成長,由於目前平均報價仍維持在約5美元的GPS晶片,隨著國內、外晶片供應商全力挺進GPS晶片市場,近期已有多家廠商喊出2008年手機GPS晶片報價將跌破2美元的魔術價格(Magic Price),進而推升GPS�"
逾50家晶片商今年提前引爆價格戰 首波淘汰賽即將登場
(記者趙凱期/台北) 2007/01/25
全球搭載衛星定位系統(GPS)功能手機需求即將出現爆炸性成長,由於目前平均報價仍維持在約5美元的GPS晶片,隨著國內、外晶片供應商全力挺進GPS晶片市場,近期已有多家廠商喊出2008年手機GPS晶片報價將跌破2美元的魔術價格(Magic Price),進而推升GPS�"
2007-01-15
DigiTimes 科技網-全球智慧型手機代工版圖大風吹! 富士康笑迎惠普、Palm訂單 宏達電頻與代工客戶分道揚鑣
DigiTimes 科技網-全球智慧型手機代工版圖大風吹! 富士康笑迎惠普、Palm訂單 宏達電頻與代工客戶分道揚鑣: "全球智慧型手機代工版圖大風吹!
富士康笑迎惠普、Palm訂單 宏達電頻與代工客戶分道揚鑣
(記者沈勤譽/台北) 2007/01/15
宏達電(2498)積極佈局自有品牌,近期已造成智慧型手機代工版圖大風吹!繼廣達(2382)、華碩(2357)、英華達(3367)、德信無線(TechFaith Wireless)等廠商,相繼瓜分宏達電現有代工客戶訂單後,鴻海(2317)集團富士康國際控股(FIH)亦由旗下奇美通訊首度敲下惠普�"
富士康笑迎惠普、Palm訂單 宏達電頻與代工客戶分道揚鑣
(記者沈勤譽/台北) 2007/01/15
宏達電(2498)積極佈局自有品牌,近期已造成智慧型手機代工版圖大風吹!繼廣達(2382)、華碩(2357)、英華達(3367)、德信無線(TechFaith Wireless)等廠商,相繼瓜分宏達電現有代工客戶訂單後,鴻海(2317)集團富士康國際控股(FIH)亦由旗下奇美通訊首度敲下惠普�"
2007-01-12
DigiTimes 科技網-面板廠奮鬥10年 賺不到台積電1年獲利 政府力捧兩兆雙星 面板產值雖破兆元 獲利表現卻灰頭土臉
DigiTimes 科技網-面板廠奮鬥10年 賺不到台積電1年獲利 政府力捧兩兆雙星 面板產值雖破兆元 獲利表現卻灰頭土臉: "面板廠奮鬥10年 賺不到台積電1年獲利
政府力捧兩兆雙星 面板產值雖破兆元 獲利表現卻灰頭土臉
(記者郭靜蓉/台南) 2007/01/12
隨著台灣最大TFT LCD廠友達(2409)邁向第十個年頭,包括友達與奇美電子(2409)均已躍居全球前4大面板廠,並順利帶動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年產值突破新台幣1兆元,然檢視這10年來台灣TFT LCD廠獲利情況,友達10年來共賺新台幣708.6億元,奇美則為401.1億元,�"
政府力捧兩兆雙星 面板產值雖破兆元 獲利表現卻灰頭土臉
(記者郭靜蓉/台南) 2007/01/12
隨著台灣最大TFT LCD廠友達(2409)邁向第十個年頭,包括友達與奇美電子(2409)均已躍居全球前4大面板廠,並順利帶動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年產值突破新台幣1兆元,然檢視這10年來台灣TFT LCD廠獲利情況,友達10年來共賺新台幣708.6億元,奇美則為401.1億元,�"
2007-01-04
訂閱:
文章 (Atom)